余秀芷專欄|推著輪椅去旅行吧— 公車體驗/ 余秀芷sleeve
(圖說:輪椅使用者在公車的輪椅席上,手拉著前方欄杆對鏡頭笑,後方為輪椅使用者的母親。)
輪椅,是我的輔具,能輔助這雙無法行走的雙腳,到內心想到達的去處;輪椅,是身體的一部分,他是與我密不可分的雙腳,無論我到哪裡去,他必須與我同行,一離開輪椅,我便成了失能者。
臉書上常見到障礙者到日本旅遊的分享,搭乘公車感受到司機熱情且專業的服務,讓許多障礙者留下深刻印象,而這回到奈良,我嘗試了日本的公車。近鐵奈良站下車後,就在車站內購買了大家一致推薦的「大佛布丁」,接著我們出站開始往東大寺前進,而其實這一條路需要走20分鐘,路程皆無障礙,只是去程大多為爬坡路段,手推輪椅會比較吃力,但沿途的風景非常美麗,可以邊走邊欣賞沿路的神社,以及漸漸多了起來,躲在樹下乘涼的鹿….還有濃厚的鹿屎味。
依經驗,雖然上坡很累,但天氣正好的時候沿途賞風景,怎麼拍都是美的,而在參觀完東大寺、春日神社、冰室神社,吃完志津香釜飯後,再到釜飯斜對面搭乘公車回奈良車站,是個好選擇,當然也是可以選擇來回都搭公車。
先離題分享一下東大寺。世界遺址東大寺的無障礙設施很不錯,雖然地面使用古蹟愛用的石塊地板,但在走道中間會有一條鋪面平坦的輪椅用路,沿著這鋪面走就可以到輪椅專用出入口,進去就會有斜坡進入東大寺,神像莊嚴壯觀,即使是淡季,依然有滿滿的人潮,輪椅在內暢行無阻,只有在售票處沒有銜接平面步道,輪椅較難行走。
(圖說:此為搭公車影片,第一段影片在奈良的夜裡搭公車,司機下車拉下斜坡板協助我上下車,第二段在京都白天搭公車,公車離人行道太遠,司機懶得再度調整,直接將我輪椅扛下人行道,並且不放斜坡板翹起輪椅直接上車。)
回到搭公車經驗,在奈良東大寺的回程,已經是晚上天黑時,帶著吃完美食滿足又稍睏的狀態,我們決定直接搭公車回奈良車站,我在車站等著車,夜裡的奈良讓我有種在等貓巴士的錯覺,前方車燈亮起,公車緩緩地停靠,司機請我稍等一下,讓家人拿我的車卡先刷卡上車,接著他走下車停頓了一下,發現忘記升高車身,再度上車按鈕升高,下車手動放斜坡板,推我上車。下車時熟練的拉出斜坡板,協助下車,並以日文對我說謝謝搭乘,在我們同時說出謝謝的當下,相視而笑,留下美好搭公車的印象。
隔日在京都旅遊,在日本讀書的表妹帶我們搭乘公車前往祇園,這一次,我彷彿有台灣搭公車的錯覺。公車停在車站旁,目測明顯與人行道有所距離,司機下車看了一下,果然車身斜坡板無法延伸到人行道,我看了一下左右兩旁,皆無斜坡可以到馬路上,此刻司機出手了,他居然想單獨將我從人行道上推下馬路,母親嚇的趕緊上前幫忙,接著公車司機翹起我的輪椅,在沒有斜坡輔助下,直接讓我上公車。這是在台灣搭公車時常出現的狀態,司機懶得放斜坡板,讓輪椅使用者直接上車,此舉動容易因為上車時輪椅劇烈搖晃,讓障礙者摔下輪椅。以為公車的斜坡故障,但是在下車時,司機放下斜坡板,但這次斜坡下遇到的狀態,又讓我以為身在台灣。斜坡板下正好頂住站牌竿子,我的輪椅被推下後,毫無轉彎下車的空間,司機又拉又扛的一陣慌亂,母親走過來拍了一下司機,以肢體語言表示交給她處理,接著硬拉高後輪往旁轉了一下,終於脫離這卡卡的下車空間。
(圖說:照片中,一位婦女推著輪椅使用者,從公車斜坡上下車,公車司機穿白襯衫在車邊,人行道旁有站牌路擋,這路擋時常讓從後車門下車的輪椅卡住。)
日本與台灣有著相同的問題,候車亭的設計常造成輪椅使用者上下車空間不足,司機也會有懶得再度移動車身靠近人行道的問題,甚至也會有不願意放斜坡板的狀態,有時候司機會放地扣,有時卻什麼安全措施也不做。但比較不同的,是日本不會拒載障礙者,也不會以言語暴力羞辱障礙者,或者臭臉、大力摔斜坡板的惡劣狀態,但…也或許是我自己沒有在日本遇到過?
無論在日本,或是在台灣,我感受到了同樣的無力感,輪椅想出走的心情備感受限,但搭乘公車、大眾運輸的壓力感,在台灣還是高於日本,我在臉書貼出了日本公車的影片,許多朋友玩笑的回覆我:「日本司機要讓妳有賓至如歸,有在台灣的感覺。」是啊,真的是台日無差異了,我在日本感受台灣國內旅遊的公車服務,意外勾起內心那塊恐懼公車的陰影。
十年人事幾番新... 用來形容這十年的轉變,真的再貼切不過了。2016年,我認識了不同的新朋友,也認識了一位重要他人,為2017年打開了充實溫暖也更內省的一年...
大眾,是需要被各行各業教育的,讓消費者知道,有些服務真的需要付錢,有些藝術品的講解概念與熱忱對待,換來的是一個永久的互動客戶關係。我們台灣真的需要,一個能夠與大眾、或說是消費者溝通的健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