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CHOW 專欄 | 去掉一層層的濾鏡後,今年,我們擁有一張值得細味回憶的照片嗎?/ JC.CHOW
「大家認為怎麼樣才算一張好照片?」我問著前來參與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舉辦的攝影講座<<用攝影。用心說故事>> 的在場聽眾。
「構圖要有美感的!」、「要有故事性的!」、「能感動人的!」,大家熱情的回應著。
「那大家認為現在用手機拍攝出一張好(美感+故事性)的照片容易,還是用數位單眼或底片相機容易?」我問。
「手機容易!我的孫子不會攝影也可用手機拍得不錯了,現在套上濾鏡就可以很美了!」
「手機吧~因為可以美肌!!」
「專業相機還是有質感些!」聽眾更熱絡地回應了!
「那如果同樣用手機拍攝,但沒有美肌功能,不套濾鏡,你們有信心拍攝出你們認為有美感,有故事性的好照片嗎?又如何才能拍攝出一張感動別人的照片呢?」我持續地發問現場朋友。
相對剛開始的提問,現場氛圍變得安靜了一些。
「到目前為止,今年,你們是否記得手機內那一張照片是你最喜歡的?」我續問。
「好幾百張啊~我都忘記我拍過什麼了!哈哈~」有聽眾笑著回答。
正如這位聽眾的回應,相信日常若常用手機拍攝的朋友們也有相同的感受吧!
手機拍攝功能變得簡易,快速,隨手可得,隨之而起的,可能延伸出拍攝的過程更隨性,量更多卻健忘,到底我們是因為按下快門很方便?美肌可以使自己變了個樣貌增強自信?還是因為我們認為當下值得留念而拍攝?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拍攝的喜好與原因,而我認為在現今每人都有擁有如此方便、快速的拍攝工具下,拍出能感動別人的照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要素是「慢」。
這個「慢」不是指拍攝過程的動作必須要很慢,除非是拍攝一些大自然風景或攝影師不可主控時間的場景,需要耐心等待時機出現進行拍攝,若拍攝人像,時間就不能過於太慢,不然被攝者會失去熱情和信心。我在此所指的「慢」是我們拍攝時的心境,假若我們來到了一個自己很喜歡的環境,我們必需要立即拿出手機拍攝嗎?還是我們可以先環顧四周,感受現場的環境為何讓自己升起歡喜之心?而自己在此時此刻又為何要記錄這一張照片呢?
今年初,我重遊上海,上海是我二十年前與朋友跟團第一次離開香港旅遊的城市,一個充滿了故事的老城市,我喜歡細嚼她古老味中隱藏的優雅,隨身帶著NIKON FM 2 相機不停地記錄她的姿態。今年選擇獨自前往,探訪了在台灣認識的上海姑娘,大多時候也是獨自慢遊,除了到上海已故電影明星阮玲玉小姐故居門前留倩影,告訴她我欣賞她也疼惜她;也前往了宋慶齡先生(國父孫中山夫人)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的故居遊覽,那是一座綠草如茵、寧靜幽雅的小院,我懷著喜悅慢慢地感受這位傳奇女士,簡樸雅緻,混合了中西風情的居家品味與曾在這小院所聚集的每一位人物的心境...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我抬頭問了問老樹:「你還好嗎?」
下午時份別離宋慶齡故居,樹影長長的溫和地落在路途上,我步行在淮海中路一家門口擺放了很多盆栽的咖啡廳停下腳步,用現金點了一杯熱咖啡(很明顯是旅客沒錯的),坐在小庭院外,雖然寒冷,但我愛感受著陽光落在身上手棒熱咖啡的溫度,彷彿躲藏在都市的一角,沒有人發現,沒有LINE、沒有whatapp,更不急於回覆wechat,凝視著公車的來來去去,路人的來來去去,念頭的來來去去。二十年前的上海與我,二十年後的上海與我,此刻我依然是一位女兒、已是一位母親、已成為一位攝影工作者,但並沒有忘記了自己,清清楚楚的。
2018年,去掉一層層的濾鏡後,我們擁有一張值得細味回憶的照片嗎?
2019年,拍照時,您願意嘗試不再模糊自己樣貌的輪廓嗎?
圖片 | JC 自拍作品 ( I phone 6 直出 )
攝於 | 中國上海
https://www.joyce-creative.com/blog/2018/12/29/-jc-creative
[JC.CHOW 相關連結]
FB:[JC]CREATIVE
website :www.joyce-creative.com
佔中這段時間,一個人帶著相機在金鐘與旺角遊走,試著與占領者對話,試圖藉著幾位受訪者來理出幾段脈絡,香港人你們為什麼在這裡?為什麼而來?有太多疑惑等著去解答,有太多故事可以傾聽。
障礙者並不需要政府為障礙者多做些什麼,要的只是能夠行使基本的生活權利,如果政府沒有將障礙者當作人民對待,那麼即使簽署再多的公約,即使有身心障礙權利保障法,這都將只是拿來提升台灣形象的包裝紙。
回顧2022年,我們共舉辦了104場次女性專屬活動,包含了創業類3場次、心靈類8場次、生命經驗與讀書分享4場次、運動類89場次,很感謝因認同公益付出理念願意在她渴望開課的老師,以及參與活動的姐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