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Aspire-Your Life, You Decide !
She Aspire她渴望 妳的生活,由妳決定-專訪
SheAspire女性人物專訪

搭橋者張傳佳 公益素養的快思慢想/ SheAspire朱育民

       素養,是一種深度。當公益與素養結合時,指得是我們做好事的觀念與行為的深度,反映著做公益的快思慢想。

       張傳佳,公益交流站NPOst主編,同時也是創站的關鍵人物,主導著網站靈魂與精神,致力於成為人們做公益快思與慢想之間的橋樑,深化與傳遞著公益多元面向與價值,讓人們更能有意識的做公益,有意思的做愛心,提升人們的公益素養。

理組與文組的混血記者
       大學就讀公衛系的她,其實在高中就有當記者的念頭,一方面認為半公眾型的工作型態,可以讓自己與群眾之間有一個適中的距離,調和謙隱的個性,另一方面是可延續書寫的喜好,同時傳遞個人的觀點與價值,發揮影響力,於是她決定繼續攻讀新聞所,朝向記者之路邁進。
畢業後,她順利進入了平面主流媒體擔任記者,擁有理組與文組兩種不同的思維訓練的她,對於資訊與數據的解讀,總是多了一份審慎求實的態度,尤其她經常接觸食安、環保議題,任何訊息發布都牽動著社會大眾的思維與情緒,所以如果對得到的資訊有所疑慮或認為不正確時,她寧願先多花點時間查證,不會直接發出即時新聞,以免引起誤會或爭議。

       然而,這樣的做法在比競速度與議論度的主流媒體中,往往不被接受,若其他平面或電子媒體都已經發佈時,「最後主管只會問妳怎麼還不發?」這處境使她面臨了不少內在價值衝突。此外,主流媒體編制較大,分工更為精細的緣故,記者多半只要專注採訪、寫稿與發刊,一天可能就需要產出三到五篇新聞,如此緊湊的節奏,壓縮著查證的時間和思考的空間,「來不及想可以多寫什麼,好讓大眾可以有更多的思考,我覺得那個很危險,自己好像在做壞事,沒有對社會有不一樣的貢獻。」


          ▲NPOst公益交流站首屆年會活動,邀請了許多海內外知名的公益領域工作者蒞臨分享

成為傳播者的自我期許-為100個平行宇宙搭建橋樑
       她回想當初決定成為傳播者的自我期許,是要成為讓人們相互理解的橋樑,「中肯的把雙方的想法,好好的理解及傳達」,幫助大家達成有效溝通,轉化出更好的思維與作為;同時也為社會不同階層建立一個能平等接收資訊的橋樑,消弭因為社經背景差異而導致的理解鴻溝,鬆動弱勢階層的固著性。

       大學時代曾多次與自然保育社的同學聲援環保運動的她,就發現許多政府單位與環保團體之間的衝突對立,多半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相互理解,「如果個別認識環保署官員或環保團體,妳會發現她們都是很好的人,那為什麼在記者會上或任何場合上,會各說各話、鬧的不可開交?其實是缺乏平等坐下來、相互理解的機會或管道,很多時候大家是在各自平行宇宙,無法溝通和理解彼此。」

       而缺乏相互交流、理解的橋樑,亦是階級對立與固著的肇因之一,「一個好的社會,階級應該是可以很自然的流動而非世襲,理想狀態是人們靠著努力,就有機會創造各種想要的生活,但階級流動的橋樑沒有被建立起來,底下的人無法往上,上面的人的朋友永遠就是上面的人,我希望上面的人可以理解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也可以理解上面的人,甚至學習到如何跟上面的人一樣達到目標的方法與資訊。」

       不過懷抱上述如此理念的她,可說是乖離了現實工作體制與主流媒體氛圍,因為常常媒體為了報導的可看性,會刻意塑造對立性與突顯衝突點,僅僅顯示片面資訊,這樣的風氣生態拉鋸著她對工作的熱情。


                                                                                                               ▲活動分享中的張傳佳

NPOst公益交流站-公益素養的橋樑
        正在思考職涯下一步的她,找了曾創辦全球之聲中文版、泛科學等多個垂直型媒體的知名獨立媒體人鄭國威討論,沒想到意外的鄭國威告訴她正打算開展一個媒體平台-NPOst公益交流站,便邀請她來共同營運網站,她瞭解創立一個新的公益型垂直型媒體,「本身發展是充滿不確定性,但如果不試試看我一定會感到遺憾,趁自己還有勇氣冒險與承擔失去的時候,趕快來試試。」

      「作為傳播者就是要搭建橋樑」,在這新媒體平台擁有更多自主權的她,有了實現理念的機會,她期望能夠將NPOst打造成涵養公益素養的交流與資訊平台,不僅鏈接各行各業的專業跟公益組織,打開人們對公益的想像,進而創新公益作法,更引入新思考路徑與觀察角度,帶領人們跨進做公益、做愛心的不同層次,打破一般人對於做公益僅限於捐款、捐物、志工的概念,深化公益素養,「讓人們做好事的時候,可以多想一點,想想怎麼做會更好、更有效。」


                                                                                          ▲NPOst主辦的公益爆米花系列講座

公益素養的快思慢想
捐款、捐物資、當志工是做公益最直接、最直覺的想法,也是最簡單的行為,但「單憑有愛心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如果我們都是用愛心,看到輪椅使用者就幫忙推過人行道高低差障礙,可是他日常生活移動依舊處處遇到障礙,我們還是沒有解決他的問題,若我們能夠進一步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也花力氣去思考我們還可以多做些什麼,或許能消除更多輪椅族移動上遭遇的阻礙,例如將做愛心擴展到整個社會層面的思考,支持社區無障礙環境的建置,可能就會大幅度解決輪椅族行動的問題。

       幫忙推輪椅跟支持無障礙環境建置,這兩種行為並沒有高低之別,都是在做愛心、做公益,差別只在於思考深度,一個是直覺性的快思反應,另一個是理性的慢思行動,讓我們試著再舉些例子:當我們捐款幫助弱勢團體,通常是一種快速的情感反應,而若收集資訊評估哪一個小型公益組織更有急迫性的財務需求,便是一種價值推理與判斷的慢思;又或企業將盈餘撥出購買偏鄉學童電腦設備,是一種單純快速的思維模式,而若融合在地師資質與量的提升計畫,那就是一種用心的慢思邏輯。

       兩種思維模式除了取決於意願、經驗之外,更受到我們對公益理解程度所影響,而我們對公益理解程度,又受到平時所接觸、學習的公益資訊深度與廣度有關,是以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公益素養,她衷心期盼能夠提供大家最有價值度、啟迪性的公益資訊給大家,盡到身為一個公益傳播者的責任與使命,「讓大家做公益的素養或做公益的認知能夠更提升,更讓整個做公益的環境向上提升!」

用時間積存改變
       觀念與習慣的改變是無法外包,也無法強迫填塞,更非是一蹴可幾,它需要長期環境薰陶,用時間積存改變,張傳佳深知這一點,但她相信只要她做好每一次內容,繼續搭建橋樑,任何訊息所產生的微小影響,都能夠慢慢打下公民素養的基礎,而且張傳佳樂觀相信:「現在改變人們觀念是比以往更容易,因為有網路這個便捷的工具幫助人們跨出去,只要有人來幫忙搭一下橋,更多人都來幫忙搭各種不同領域的橋,改變就能不斷發生。」

NPOst公益交流站
官網:http://npost.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Be A Columnist
申請成為駐站作家                          Be A Contributor投稿分享影響世界

影片:張傳佳-談個人與企業的公益素養

 

黃沂雯 設計師的彩色豆漿創業路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人物週刊: 專訪   速寫  
She Aspire她渴望 妳的生活,由妳決定-最新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