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Aspire-Your Life, You Decide !
She Aspire她渴望 妳的生活,由妳決定-專訪
SheAspire女性人物專訪

廖雲章 陪移民工們走一段找回自我的路/ SheAspire編輯部

       憑藉著想像的美好未來,多少東南亞移民工付出了扭曲的代價來到台灣,貢獻勞動力,或落地生根,她們默默支持台灣的建設與照護系統,也靜靜地為台灣注入新生命,牽動著社會發展,卻始終受到次等待遇、歧視,甚至被當作附屬品,這群沈默的移民工們,在這片土地上遲遲無法找到安定的力量,在剝奪對待中,也逐漸忘記過去那獨立自主的自己。

       廖雲章,曾任《立報》副總編輯與共同策辦《四方報》,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研發長,甫自學生時代就受到社會議題啟蒙,這些年來更致力於促進提升東南亞移民工權益,以及國族文化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廖雲章用她的新聞媒體專業與人本關懷的熱情,藉由文字與行動,以如同她給人感受的溫柔而堅定力量,涓滴穿破社會偏見,沁入東南亞移民工的心,喚醒她們重新建構主體意識,一路陪伴她們找回自我。其實,廖雲章直視社會不公不義的勇氣與社會關懷,早在過往便約略可見其脈絡。


                                                                    ▲在雲章溫柔的形象底下,有一個為公平正義奮鬥的靈魂

鄰居的瘋子媽媽
       

       我們始終不是活在一個理想世界,受傷是人生無可避免的經歷,每個人對於傷痛的行為反應,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甚至不可理喻,不過,直到我們有機會深入瞭解,才明白背後總有著若干理由。這樣的道理,年僅十歲的雲章竟早已意識到,這份早熟的覺察,來自鄰居一位瘋子媽媽帶給她的反思。

       雲章小時候住在基隆七堵一帶,「我想它是所謂不山不市的半邊陲地區,附近有很多工業區,父母多數都是勞工階級,小孩放學之後無所事事,鄰居小孩會一起玩,但有一家的小孩都不能出來跟我們玩,大家都知道,那一家小孩的媽媽是個瘋子,周圍的大人會警告我們不能去他們家,因為這個女人很危險。」不過身為大姐,也是這群孩子中年紀較長的雲章,有份保護弱小、仗義的勇氣,認為把小孩關在家裡是不對的,曾為此與這位瘋子媽媽大吵一頓。

       有一次,雲章寫了張紙條丟在她家門口,「想跟她小孩說我們今天會在哪裡,妳們可以偷偷來找我們玩,結果紙條被她撿到了,她當時竟然邀請我進她家,說要跟我談一談,她給我看了一些她跟她先生的照片......,我才知道她不是一個瘋女人,她的瘋、她的兇,其實是一種防禦,我覺得她可憐,可是她的小孩更可憐。」這讓雲章從此對她有更多理解,也明白看似瘋狂的背後,總有些原因或困境。


                       ▲雲章說:「不管妳來自哪裡、說什麼樣的語言,只要同心,就能一起前行。」

做一個改變社會的記者        

       或許對人多一份關懷與在意的緣故,雲章對形形色色樣貌與人物總是充滿好奇,渴望有更多認識,很喜歡看新聞,「我從小看報紙,就會想像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我想要成為可以在第一線常看到這些事情的人,沒有什麼考慮,高中畢業就全部都填新聞系。」也順利進入屬意的世新大學。

       大學期間,雲章陸續到過幾個單位實習,包括資源豐富的主流媒體,後來大三進到以報導社會弱勢議題為主的《立報》實習後,那時主跑環保議題的她,碰觸到諸如反核、焚化爐議題,當時都相當冷門,常常到了採訪時現場,發現只有自己一位記者,但《立報》深入挖掘社會議題的模式,很快就吸引到雲章,「接觸這些議題,心態上會從一個大學生,很快變成一個比較成熟的人,每天面對不同的東西,學習非常多。」後來,雲章從實習身份,成為《立報》正式記者,憑藉著熱情、責任與使命感,所磨練出的專業及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報導,不到兩年,雲章就獲得了第二屆「永續台灣報導獎」的肯定。

       雲章認為,從某種層面來說,「專業的記者什麼都可以研究、報導,但更重要的是主體意識,我為何要做這件事情呢?做一個記者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只是一個記者嗎?記者對社會的功能是什麼?」記者不該只是資訊傳播製造者、評論人,更應該具備議題領航的能力,讓重要的議題產生改變社會的積極價值。儘管報導可能無法立即產生改變,但只要持續累積能量,就有可能發酵。雲章曾深入追蹤報導棲蘭山檜木林遭到濫砍的專題,背後牽扯到眾多利益關係,隨著議題被保育團體揭發並抗爭,媒體關注追蹤報導,最後擋下合法濫墾的行動,被規畫為馬告國家公園,「做這個決策的不是我,可是作為一個倡議者,讓它被看見,那就是很棒的收穫。」


                                                                                                           ▲善待在台每一個人,讓她們不再孤單

運用媒體,從結構面改善移民工處境        

       雲章在《立報》17年期間,歷任多種角色,參與過許多社會議題。2006年,當時的社長成露茜看見台灣的東南亞移民工受到不平等的對待,缺乏媒體,也沒有發聲管道,於是在《立報》中創辦了台灣第一份越南文報紙《四方報》。起初《四方報》由雲章的先生張正一個人負責內容,雲章從旁協力,每天都得整理如雪崩般寄來的讀者來信。

        然而,雲章當時根本看不懂越南文。2008年夏天,由於報社每天收到很多越南讀者來信,「而我就是那個負責收信編碼的人,總覺得:天啊!我到底在幹嘛!這些信到底寫什麼?我跟露茜社長說,我想留職停薪去越南學越文,沒想到,她讓我帶職帶薪去越南。」雲章很感激露茜社長支持她,無後顧之憂地去深入探索移民工的故鄉與文化。

       當妳越看見她們漂流異鄉的無奈與期盼,越明白她們在台灣的處境時,妳會越希望自己可以有所作為。雲章的媒體專業,對這群移民工非常有幫助,不僅一解移民工的鄉愁,更能消彌資訊落差。「幾年前調漲基本工資,從15840元調到17280,但看護工沒有調,很多社運團體都奮起抗議,這是一種制度歧視,我們把這則新聞做成頭條,讓她們知道自己的權益,告訴她們這是不合理的制度,還把總統府跟勞委會電話列在報紙上,鼓勵移工打電話去抗議。」改變結構,才可能獲得整體改變,也才能改善移工被對待的方式。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心的距離,當看見東南亞移民工朋友時,妳當下冒出的感受與想法是什麼呢?

隱藏在偏見下的豐富資產        

      當然,這樣會招致很多台灣人指著她們的鼻子罵,指責就是雲章這些人把移工「帶壞」,可是,難道告訴移民工們在台灣遇到性騷擾如何求助、每七天應有一天休假的基本人權是不對的嗎?很少人能感同身受理解移民工為什麼來台灣,在台灣的遭遇,直怔怔想到她們是台灣社會問題的來源之一。「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整個結構的加害者,雖然這樣講有點嚴厲,但因為我們的社會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不管她是跟台灣人結婚或是來工作,其實都是來幫助台灣的。台灣很幸福可以擁有這麼多、這麼願意努力的人,可是當她來了,我們又不善待她,她一定會想辦法尋找其他的幸福,我們怎麼能抱怨她們要離婚,指責她們要逃跑呢?」

      「東南亞離我們那麼近,可是我們卻不太想了解他們。」浮現的是人妖、共產、貪污、落後這些幾十年不變的刻板標籤,相較於歐美,不僅陌生,更加諸偏見,國族之間存在著隱形的階級排序。台灣人面對歐美國家,總覺得自己矮人一截,但是轉身面對東南亞國家,卻有莫名的優越感甚至歧視,最明顯的就是走在路上看見皮膚黝黑,說一口東南亞語言時,莫名會萌生一股嫌斥感,自動退避三舍,可是看見說英文的白人時,若能跟他們說上幾句話,反倒是一種驕傲,明顯的雙重標準。

       台灣外籍勞工超過55萬,新住民人數也約有60萬,她們早已不再是外來的短暫過客,而是社會的一份子,「台灣本來就是一個移民社會,人來人往很正常。」移民工除了對經濟與文化帶來結構性改變,也為台灣注入一股新的翻轉動力,同時會說兩種語言的移民工,以及她們在台生根的二代子女,是台灣隱藏的豐富資產,有助於提升我們與東南亞國家的認識、關係及發展,思考如何促進更友善的環境與融合,遠比一分為二的階級意識,對台灣的未來更加有幫助。


                                         ▲雲章與夫婿一手催生的師生手牽手搖向外婆橋計畫,讓在台生根的
                                       新二代,在未來有機會成為鏈接台灣與她們母國的橋樑


賦權,陪她們走一段找回自我的路     

       新移民工當初可能是為了追求夢想或虛幻的目標,願意辛苦地離鄉背井,移工們被要求卑微地接受一連串嚴苛的條件,好不容易到台灣開始工作後,對家鄉經濟改善突然從滿懷希望變成大問號;而新住民賭上自己的未來,敢隻身嫁到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人都有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欲望跟衝動,選擇出國嫁給不熟的人,她本身就很有膽識。」可是她們來台之後,不少人因為一連串的歧視與不公平對待,被視為次等勞工、家務機器、傳宗接代的工具,自尊一層一層被剝奪,逐漸失去自我。

       多年來透過媒體為弱勢族群發聲的雲章深知,「更重要的是讓她們自己發聲,如果是代言人替她們說話,主體性不會回到她們身上,這是毫無幫助的。發揮正向影響力,並不是把自己的光環弄得多亮,而是妳要可以empower(賦權),陪她們走一段找回自我的路,讓她們逐漸產生力量,找到自信與面對挑戰的勇氣。」

        所以雲章非常鼓勵她們參與各項活動與發聲,而非單向地讓媒體為她們代言,透過親身經歷,獲得更多啟發與力量。比如雲章的夫婿張正製作的東南亞語歌唱節目「唱四方」、或是台灣第一個「移民工文學獎」,都是引領移民工展現自我真實內在的舞台,讓她們有更多機會表達自我,看見多元的可能性,找回充滿力量的自己。


                                                                           ▲移民工文學獎,賦予台灣的移民工看見不一樣自己的舞台

打造一個乾淨、公平的社會        

       去年雲章與先生張正都離開了《立報》與《四方報》,雲章到了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擔任研發長,負責經營規劃《iDream追夢天下網》與天下教育頻道,雖然工作任務改變,但她仍持續關心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移民工們,不但在《天下》中呈現東南亞移民工相關議題,也與先生成立了東南亞主題書店《燦爛時光》,提供移民工母語書籍,也為台灣人開創認識東南亞文化的識讀交流平台。對雲章而言,「重要的不是妳在哪裡,而是妳可以做什麼事。」

       在雲章與眾人的努力下,這些年東南亞移民工們的處境終於受到應有的注意,人類有形無形的階級分別,已有幾千年歷史,如何解決對立問題,或許一時半刻都沒有答案,不過雲章提醒我們,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去看待周圍的人,如果沒有一個願意看見的心,其實什麼都看不到。」若我們願意看見他人,或許不公不義的事情就有機會解決。

       我們詢問雲章為什麼願意做這麼多努力與堅持?最終想實現的理想是什麼呢?雲章給了我們一個很美的答案:「打造一個乾淨、公平的社會,雖然聽起來很天真,但這是我跟先生很想做的事情。」不知道聽到這答案,妳會不會覺得雲章真的是太傻了呢?感謝台灣有這樣的傻瓜!

【請問廖雲章+贈書活動】(2015.8.22截止)
請點選下方連結前往提問,雲章將回覆頭5位發問讀者外,我們也將從頭五位發問的讀者中,抽出1位幸運得主,贈送您雲章著作《流浪西貢一百天》乙本!前往發問與參加抽獎

【粉絲專頁】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https://www.facebook.com/southeastliberary

【推薦閱讀】
《流浪西貢一百天》,廖雲章著,二魚文化出版
《外婆家有事-台灣人必修的東南亞學分》,張正著,貓頭鷹出版社


【備註】
各家出版社中有不少關於移民工探討與階級思維的書籍,您可以參考①博客來網路書店分類標籤:社會科學➞社會議題;或②金石堂網路書店分類標籤:社會議題➞階級族群

【1幫1,打造善的向上循環】
❤1幫1最新公開活動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演講內訓響應1幫1https://goo.gl/iME96m

☞延伸閱讀
賽珍珠基金會林蒔萱 婦女工作,十年有成

影片-廖雲章:培養國際觀,從身邊開始(錄製時空間背景音樂較大,敬請見諒)

 

子宮內膜癌基因檢測推動者 酷氏基因林淑娟
明太子小姐 東京相融
謝涵汝 剪出人生的層次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人物週刊: 專訪   速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