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博愛醫院吳淑娟 愛,從說故事開始/ SheAspire Stacy
「實行親子同室的產後病房大概是全醫院最溫馨的地方,看著依偎在媽媽身邊的小小新生命,所有人都願付出全部的愛,而『閱讀』的確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安媽咪露出微笑,回憶起推動親子共讀的點滴,彷彿親手拉拔長大的孩子般,辛苦卻也充滿甜蜜。
吳淑娟醫師是現任羅東博愛醫院的小兒科主治醫師,有一位兒子安安,因此在Facebook上自稱安媽咪。安媽咪近十年來在宜蘭地區推廣親子共讀活動不遺餘力,除了加入教育部與信誼基金會合辦的「閱讀起步走」,參與家長親職講座,還有與志工媽媽共同發起周末的「寶貝讀書會」,以及結合醫療系統的媽媽教室、健兒門診繪本共讀與贈書。現在更向下扎根,推出針對新生兒家庭的「悅讀小豆苗」,由嬰兒室的專業護理師,擔任親子共讀的領頭羊,在新生兒出院時贈送閱讀禮袋,透過解說與演練,為新手爸媽預備共讀時光,未來希望能推廣相關活動至全省各縣市。
▲親子共讀的緣故,安安從小就喜歡和媽媽一起閱讀,也培養了愛看書的習慣
安媽咪引進加拿大「Read to Me!」手法,認為「媽媽的聲音其實就是安撫寶寶最好的工具」,因此去年7月起,宜蘭縣開始「悅讀小豆苗」活動,在宜蘭縣出生的新生兒,跟著媽媽一起出院時,可以獲得一本色彩繽紛的防水「洗澡書」,讓家長在幫寶寶洗澡時,邊看圖說故事,邊享受洗澡樂趣;平時抱著寶寶玩,也可以利用這本小書,帶領寶寶一點一滴認識這個世界。等寶寶四五個月大時,這本小書還可以當作寶寶練習抓握的玩具,讓父母很自然地和孩子互動,也讓寶寶出生後就有好書陪伴。不管是爸爸媽媽或阿公阿嬤,都可以透過這本書說故書給寶寶聽,或是握著寶寶的小手去觸摸書本的感覺(註:原本小朋友六個月大時,到宜蘭各醫療院所、診所以及衛生所施打預防注射時,另外可獲得一本布書,但今年因經費關係暫時停辦,而吳淑娟醫師的門診仍會繼續進行。)透過這兩本書培養親子共讀的基礎,讓家長更了解不同年齡需要不同類型的書籍觀念。接下來家長還可以到縣內的公立圖書館為寶寶申辦圖書證,領取縣府文化局提供的「閱讀起步走」幸福閱讀禮袋,內含兩本童書,讓小朋友在五歲前循序漸進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
身為人母又是工作繁重的小兒科醫師,怎麼還有心力以推廣閱讀活動為己任?這一切要從民國92年說起。
▲安安到聖母醫院講故事,剛開始找志工為病童講故事並不好找,所以安安來充當小志工
92年夏天隨著先生轉換工作地點到羅東,安媽咪請育嬰假留職停薪一年多,陪伴當時才一歲7個月的安安。那時宜蘭縣沒有適合小小孩參加的活動,安媽咪於是以大量親子共讀的方式陪伴安安,度過許多全職媽媽緊繃的時光。93年安安上幼兒園小班,安媽咪當時是先進入羅東聖母醫院小兒科服務,安媽咪原本習慣在看診空檔,與新手媽媽們交換育兒心得,同時也分享親子共讀小撇步,沒想到過往在北部習以為常的寒暄,宜蘭地區大部分的家長卻覺得「很驚訝」,無法理解為何不識字的小小孩就要開始讀書。另外,在生活上,她也親身體驗,所謂城鄉差距,不只是繁華熱鬧的街道與商家,連小朋友的圖書館與寓教於樂親子活動也付之闕如,「心想乾脆自己來辦活動。」
只是一個念頭,為自己的孩子,也為同齡的孩子建立一個常態性的、互相分享的親子讀書會。於是,少數幾位志同道合的媽媽,犧牲與家人共享周末的時光,支撐起至今仍是全宜蘭縣唯一的「寶貝讀書會」,給0-3歲的小小孩也能有機會參與講故事活動。
▲吳淑娟醫師於健兒門診贈書,推廣親子共讀
從97年到現在,不分晴雨、不論節日,每個月雙數週的星期六早晨,準時開讀。讀書會每次歷時一小時,分為三小節。先由手指謠暖場,等氣氛熱絡,接著有三位扮演「故事神」媽媽分別為孩子們說故事,最後一節,則教導媽咪DIY一樣手工藝作品,過程緊湊充實。不論歌唱故事或勞作,讓媽媽寶寶回家後可以照表操課,豐富日常親子互動的內容。其中,每則故事分享十分鐘,總共短短三十分鐘的「靜態課程」,對1、2歲的小寶寶來說,卻是專注力大考驗,「這個妹妹都聽得好專心,你也要認真喔。」不時有媽媽對自己的孩子溫柔提醒。而資深會員們也分享,只要固定參加三個月,孩子的專注力大進步!或許因為同儕相互學習,許多寶寶從一開始滿場亂跑,到現在也可以靜靜坐著,聽完三個故事了。
另一方面,媽媽們也趁機充電。年輕媽媽都知道親子共讀的好處,但卻苦於無暇尋找適合的繪本,或者需要學習引人入勝說故事技巧,甚至提醒幾個幫助孩子愛上閱讀的小撇步等,這裡身經百戰的志工媽媽,毫不藏私的傾囊相授,「畢竟,當初我們也是這麼過來的」安媽咪說。
這些活動不但完全免費,累積參加六次,還可以獲得安媽咪贈送的一本繪本,鼓勵小朋友多讀書。幾年下來,「寶貝讀書會」已經贈送上百本書,培養了許多小小愛書人。
▲吳淑娟醫師發起及推廣各種親子共讀的活動
讀書會運作第一年時,幾乎由安媽咪全程擔任主持人,但幾經「改朝換代」,目前已經有一批穩定的志工媽媽,除了與孩子一起參與活動,也願意投入時間規畫、主持、拍照、宣傳或走向台前,生動活潑地為孩子說一則故事。另外,從讀書會運作之初,當時還是羅東鎮長、現任宜蘭縣長林聰賢的夫人,即非常認同安媽咪的理念,因此一路都獲得宜蘭縣政府的支持,甚至偶爾縣長夫人也會義務站台。安媽咪說,「本來並沒有想過要做到怎樣的規模」,她認為當初單純地希望建立好的親子活動,但也在過程中,從這些媽媽身上獲得幫助、得到成長,「真的很感恩。」
除了為相同目標一起打拼的媽媽,在醫療環境中,安媽咪幸運地碰到願意增加工作業務、不辭勞苦的醫護人員,他們在忙碌的門診診間,讓只是按表操課、帶寶寶來打預防針的新手父母,都能額外獲得一場寶貴的新生兒閱讀衛教課程,甚至在六個月與周歲,得到免費贈書。安媽咪認為,小兒科固然是寶寶看病的場所,但一般寶寶還是健康的時候多,生病的時候少,因此小兒科醫師教導父母們,在寶寶健康的時候,該如何利用共讀,進行優質親子互動,有時反而比生了病打針吃藥,更為實用。也因為將心比心,安媽咪曾在母親節前夕,收到病童家長親手製作的母親節卡片,謝謝她曾經為這個家庭埋下共讀的種子,這顆種子日後發芽成長,成為這個家庭後來最重要的親子活動之一。
▲吳淑娟醫師推廣親子共讀不餘遺力
工作時間,必須分秒必爭地傳遞共讀觀念;工作之餘,又要身體力行推廣共讀,平時該如何顧及家庭生活,落實自己與兒子的共讀活動?安媽咪說,另一半的支持很重要。先生週末除了值班之外,幾乎都在陪伴小孩,「我反而是常常往外跑的那一個。」安媽咪有點不好意思地說,「但其實還是每天都在陪伴」,兒子安安目前已是國中生,安媽咪至今還會為他唸故事,這也是母子最珍貴的談心時光。除了父母陪伴,因為長久以來的共讀習慣,書本也成為兒子最貼心的朋友,「讓他能夠自己陪自己。即使夜深人靜、四下無人,他也能夠享受一個人的時刻。」安安並沒有青春期的叛逆,放學後做完功課,就閱讀喜歡的讀物,或者創作小說,遨遊在遼闊的書海。
親子共讀不只增進親子情感,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對父母而言,也是打開生命的一扇窗。安媽咪說,自己雖然從小就愛看書,但卻是約在30歲時,才接觸繪本。有一本《小恩的秘密花園》,本來是她打算買給姪女的禮物,結果,「第一次翻開覺得,哇,好好看!」後來,安媽咪不僅把這套書「據為己有」,更從此愛上繪本的世界。她常常隨身攜帶3~4本繪本,心情不好的時候,找個角落靜靜翻閱,從中找到力量,「透過簡單的故事,體會生命的道理。這也是家長希望送孩子,能自己『釣魚』的『魚竿』」。
▲2014年寶貝讀書會母親節特別活動
大家都知道閱讀的好處,但怎麼做最有效,最能在孩子心中深根發芽?安媽咪分享,教育部「閱讀起步走」的活動立意甚佳,但配合公立圖書館,無法接觸到偏遠地區或是弱勢家庭,而他們才是最需要公部門幫助,建立閱讀習慣的族群,因此,不如換個方式,「與醫療系統配合,寶寶大多在醫院出生,之後也要回兒科門診打預防針或就醫,家長們通常比較願意配合兒科醫護人員的建議。」也許醫師一句”可以開始講故事給寶寶聽囉!”,並贈送一本小書給寶寶,能夠讓家長更有動力以書本陪伴孩子長大。
從學齡前幼兒、圖書館、健兒門診、懷孕媽媽教室,到新生兒嬰兒室、各級衛生所、偏鄉與弱勢家庭,安媽咪推廣閱讀的腳步不曾稍歇,「有時候覺得快撐不下去了,就會碰到能拉我一把的貴人。」從她溫柔堅定的眼神,相信這條路她還會一直堅持下去。
【相關連結】
粉絲專頁:兒科醫療最美麗的風景: 孩子,童書,和共讀
部落格:http://wuk7317025.pixnet.net/blog
【請問親子共讀推行者吳淑娟醫師】
請點選此連結前往提問,吳醫師將回覆頭5位留言發問讀者喔!(2015.05.10)
【母親節贈書特別活動-讓寶寶愛看書0~3歲閱讀行為放大鏡】
請點選此連結前往瞭解活動辦法(2015.05.10)
【她渴望SheAspire】
❤最新女性活動:http://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影片:吳淑娟醫師-愛,從親子「共」讀開始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衙門內口譯員到勇闖矽谷創業 葉妍伶:比起失敗,我更害怕原地踏步!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香港知名社會企業家、天然手工皂BellaSapone創辦人、BellaVita身心靈工作者、三年的海上帆船生活,當這些關鍵字與葉子僑Bella這個名字串起關聯,就足夠激起妳腦海對她多元的想像。
阿嬤的一句話:「妳跟我回家,做給我吃好了,妳講那麼多我也聽不懂」,種下了營養師廖欣儀創業的種子。2008年,她帶著工作存下的一百萬,離開醫院,展開了她與眾不同的營養師人生。
曾經是網頁設計師施懷恵,警覺到在自身難保的職場,唯有具備第二專長的π型人,或能為公司帶進收益的人,才能在職場上持續競存,於是她轉變角色成為業務,後來更憑藉業務能力,將「剪報紙」手活兒變成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