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garet 專欄|揮別紅眼媽咪的2項生活提案/ Margaret Tu
搭飛機,最不喜歡搭到紅眼班機。想要寶寶喝母乳,卻不想要當紅眼媽咪,可是好難,新生兒階段的母乳寶寶夜奶是必需,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至少讓媽咪好過一點呢?
本篇,提出2項一天24小時/一週七天照顧新生兒的生活提案:
其一、輪班制
在醫院,與嬰同室,歷經睡眠剝奪的洗禮,時屆回到自家裡,漸已掌握照顧新生兒的節奏。一旦讀懂由一系列—吐舌、轉頭、揮手、踢腳、哭與啼—結合的嬰語,實已過最大關,剩下的挑戰即是最原始「體力」肉搏戰。
拉拔一個新生兒,體力確實關鍵—她的睡眠是片段而混亂的,她不朝九晚五上下班—但大人們的身心是有極限的,我與先生都在職,故實行「輪班制」是必須的。
那麼,從我值大夜班這裡說起。為人母職的大夜班區間係介於—天干地支時辰的子時、丑時與寅時。
適合在照顧新生兒的職務裡值大夜的特質,就是「聽到她的呼喚能立即清醒並反應」以及「反應完成能返回睡眠狀態」如此可以迅速安撫寶寶,也還能在被打斷的睡眠過程,努力搶到累積睡眠4-6個小時。
自從當了父母,通常從晚間子時(pm 11:00~am 1:00)餵飽她、她睡下後,我們已累到睡著。寶寶在丑時(am 1:00~am 3:00)會醒第一次,餓了的她,會在小床上扭來扭去,並且發出聲音或啼哭,我被聲音喚醒、抱起她,有時先換尿布,有時就直接餵奶、再換尿布;餵完要拍拍她、抱著她走一走。如果順利的話,喝飽奶她就會滿足地睡著,我就完成第一次任務,得以返回我可愛被窩;如果她吃飽而精神還很好,那麼就要抱著她多走一走。
寅時(am 3:00~am 5:00) 她又會醒來第二次,這次通常她的精神會比較好,所以餵完奶,就是我們母女一起看日出的時候,我會抱著她,在房間裡來回;天會漸漸亮,一開始是仍是黑色的雲在上方,卻在山頭透著隱隱的橘,不一會兒,就會是橘紅的日出,在河上透亮,也將房間的白牆,印出一隅天光。
寶寶長睫毛眨呀眨,隨著我慢慢地抱著她走、她慢慢入夢,我將她放回小床,又可好好再休息一下。這是我的大夜班,在奶水與哄睡間行走。
天亮之後,到上班之前—是先生的值班時間,當寶寶又醒來,先生會去冰箱裡拿出我預備擠好儲存在奶瓶裡的母奶,放到溫奶器裡溫熱妥當,重複我在大夜班做的事情—餵她、拍哄、睡下。接著,他會完成我在前一天列好清單給他的家事,像是: 把寶寶衣服拿去洗、晾,也清洗奶瓶,從洗碗機裡把昨天晚餐完後放進去洗好的碗盤拿出來放好,並料理我們的早餐等等,最後在出門上班時順道去社區集中管理處丟垃圾和回收。
下班之後到睡前,主要也是孩子的父親負責照顧寶寶,讓母親可以休息一下,也是釋放母親的雙手—以完成晚餐後廚房的清潔,還有白天搶不到時間而未成完的家事。而這段時間更重視的是—把握短暫卻彌足珍貴的時光相處—詢問彼此今日,然後如果可以,窩在一起看一下子電視或影片,邊看邊吐槽、開一些玩笑話。
接著是給寶寶洗澡的時間,也是由父親主責,寶寶洗完澡之後就由我親餵,再哄睡她。
我們就是這樣 team work 攜手努力把寶寶帶大。輪班制的重要性,在於讓彼此都能參與育兒,也在於彼此都能轉換一下心情,這樣子在親密關係裡,路才走得長久。
其二、各種 prioritize
我覺得,自己屬於做事俐落的人,一打一的時候,壓力卻也難免—隨時會有個 baby 啼哭起來,她表達對我的需要—我要時時在側,以維護她的人身安全 (注意避免窒息或滾落危險),也要時不時趨前,讓她認知到愛與安全感。
那麼,prioritize 手上的每件事情,攸關生存—讓我能生存於這個「時間有限卻忙碌無限」的人生階段挑戰。舉例而言,待辦事項如:
• 家事(諸如燒開水、整理廚房、吸塵、拖地、洗衣、晾衣、整理垃圾和回收)
• 寫專欄文章
• 處理新/舊工作上的事情(一些聘僱行政雜事/學術資料的彙整)
• 看書(最近在讀的是《變身妮可》講一個跨性別女孩的故事)
企盼能迅速完成這些清單上項目之同時,我非機器,會遇到例如很餓要吃早餐,或是,需廁所等;個人覺得,這些生理需求的部份一定要先完成,屬於 prioritize 最優先。
寶寶隨時會醒,她醒來我就會要暫停手邊的工作,優先處理她的需求,所以我餓了、或應該要去廁所,這些事情要在我得閒得空後第一時間盡快解決,這樣才不會在進行一系列忙碌之中,就選擇忽視自己的身體訊號,長久以後,疏忽了自己的健康。
「可以等的事情就等」但是媽媽自己的身體狀態,不可以忽略!prioritize 身體需求先於家事,有新生兒的家庭在勞力有限的狀態下,擁有「家裡稍有雜亂更添生活實感」的覺悟,也是轉念人生頓時輕鬆許多的一項提案。
家事,許多也可請機器代勞,像是:先把衣服丟到洗衣機裡,就可以趁此趕緊整理廚房,然後燒開水,開始吸塵後拖地,期間水燒好了關個火,再整理回收和垃圾,完成後衣服正好洗完可晾。
晾完衣服,可能寶寶醒了,先餵奶後陪她玩一玩,等她玩累了又睡著,我就可以在一旁邊顧她、邊寫文章和處理工作的事情;待處理到一個階段,就去收晾乾的衣服回來摺好收好。
而吃飯的時候,適時地看看書。我覺得閱讀的重要性,在於—成為媽媽這種偏向「give out」的身分,需要一些「take in」來平衡;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吸收與獲得」這是對我而言,重要的。
期待著寶寶可以開始說話、使用字彙溝通的時候,那一方面是一個給予父母教養方式反饋的最好機制,藉此讓我們可以一同協調出最適方案;另一方面也是較有效率雙向溝通的階段。
持續努力吧,也向所有拉拔大孩子的負責任養育者們致敬!
禤素萊在2007年開始擔任聯合國特遣北約維和部隊隨軍翻譯,營地外,是國與國、族群與信仰的戰爭;營地內,卻是文化、族群的大小衝突,勢力拉鋸,每天不斷上演。
下定決心不打減痛分娩—這決定,讓他匪夷所思—究竟為何在醫療如此進步的今天,分明可減少痛苦,應是一個理性人的選擇,我卻背道而馳?詳實地記錄/分享「我的順產過程」,對於要生產的人可能有些許參考價值!
方羚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每個時期,想參與孩子在幼稚園裡的活動,但如果幼教場域沒有無障礙設施,那將迫使她無法參與幼稚園舉辦的活動,當母親的,十分不想看見孩子每次活動,媽媽都被缺席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