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Aspire-Your Life, You Decide !
She Aspire她渴望 妳的生活,由妳決定-作家
SheAspire專欄好文作家

我的孩子發展慢了嗎?/ 共好學習中心

「小兒子二歲了還不會自己走,都要人家牽,可是我看老大一歲多就走得很好...」
「小琪三歲了還不會拿筆畫畫,把筆拿給她就丟掉,這樣正常嗎?」
「小乖四歲還分不清楚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積木都放不進去...」
「他二歲多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只會出一些聲音,這樣語言發展有慢嗎?」

      「我的孩子發展慢了嗎?」是職能治療師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為人父母想要知道的答案,尤其是發現孩子跟其他同年齡的孩子比較起來,好像有些能力就是差了一些,這時不免有些擔憂,到底是「大隻雞晚啼」而已呢?還是真的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呢?

發展里程碑
       一般而言,孩子隨著年齡成長,在認知、動作、語言溝通、心裡社交或生活自理等各方面,會發展出一定的能力,如果我們觀察整理所有孩子的成長,會發現多數孩子的能力,似乎按照著某種成長軌跡進行著,例如八個月大的嬰兒多半會爬行,二歲的孩子可以說單字,三歲孩子可以分辨圓形、正方形等基本形狀,四歲半孩子可以畫正方形,我們稱這種成長軌跡為發展里程碑(developmental milestones)。

       我們觀察孩子發展進度落後與否,多半就是從發展里程碑著手,因為它可以快速掌握發展概況,瞭解孩子幾歲幾個月要有哪些能力,是不是如同預期的出現?當然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受到各自迥異,例如同樣一歲整的孩子,有的已經走很好了,有的還只能踉蹌走個幾步,只是如果孩子的能力,明顯落後於該年齡應有的表現,像一歲整的孩子,還只會爬行,那就必須要有所警覺、多加觀察,因為可能真的慢了。

落後多久是有問題的?
       曾經發展有落後的孩子,最後整體發展未必比一般孩子差。落後的原因非常多,無論是先天神經生理、疾病或後天的心理社會環境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發展遲緩,而且有更多發展遲緩的原因是不明的。如果是心理社會環境因素,有時只要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多與孩子互動,就能明顯看到能力提升,但不論造成因素為何,努力之後仍未見改善,則應及早尋求專業人員進一步諮詢、診治與復健。

       至於在發展里程碑上,落後多久叫「慢」或稱為「異常」,其實國內目前沒有絕對的標準,有個經驗原則是孩子如果年齡越小,能夠容忍的落差越小,例如兩個月大的小嬰兒,趴著時,頭是可以抬起來的,但如果到四個月大才辦得到,即便只差兩個月,就需要提高警覺了;而一般三歲就可以動作流暢的上樓梯,我們或許可以接受孩子三歲五個月才做得到,容忍範圍會大些。倘若是採用發展里程碑以外的標準化評估工具,那就參考該工具所訂定的標準。

       要注意的是,一般足月產的孩子看發展里程碑,可以直接從實際年齡去看,但早產兒須先矯正年齡,再來評估發展的情形,所謂矯正年齡是指由預產期當天開始算的年齡,例如,孩子實際出生日為5月1日,懷孕週數32週(提早約6週),預產期為6月12日,在12月1日時,矯正年齡為現在日期減預產日:12月1日-6月12日 = 約5個月又2週。

       另外,還有一個地方要提醒父母,實務上沒有任何的單一觀察、單一測驗或單一專業人員能夠直接認定孩子有發展遲緩問題,發展遲緩之認定,需家長長期觀察、生長史資料收集、多方面專業人員,如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師、醫師、學校老師等的綜合評估,才能有比較確切的答案。

職能治療師主要評估的兒童發展領域
       職能治療師在實務上,一般會利用面談、標準化評估工具、活動觀察等方式,評估孩子在下面幾個領域的發展狀況,在醫院體系,通常也會與其他專業醫療人員聯合評估,待確認孩子的能力表現後,會提出相關建議或制定後續介入目標及計劃。

一、粗大動作:
       粗大動作,諸如反射動作、坐、爬、滾、蹲、走、站、跳、跑、運動等等,通常是家長第一個關心也最容易發現有問題的發展領域。

二、精細動作:
       精細動作多半指精準控制手部肌肉來執行動作,包含了伸手取物、抓握、掌內操弄物件以及使用工具等四個主要模式,日常生活中舉凡數錢、拿筷子、轉瓶蓋、綁鞋帶、寫字、擰毛巾、組裝物品等,都脫離不了這四個精細動作模式。

三、感覺統合:
       指神經系統接收、調節、過濾、整合所有來自身體或外界輸入的感覺刺激,然後讓人們可以運用身體作出反應來與環境互動。「刺激輸入-神經系統處理-輸出反應」這整個過程越成熟、越有效率,孩子越能夠對外界的人事物作出適當的反應。

四、認知功能:
       認知功能包含了語言(language)、記憶(memory)、注意力(attention)、執行功能(execute function)等不同面向的能力,這些功能與我們日常生活習習相關,不管是學習、工作、人際相處等都需要使用這些功能。

五、知覺功能:
      主要有聽知覺跟視知覺,聽刺激或視覺刺激經過耳朵或眼睛,輸入到大腦初階的訊息處理功能,若以視知覺為例,像是辨識物品、空間關係、空間順序等,知覺功能有問題的孩子,可能會有讀寫、記誦上的困難,往往要比其他孩子花加倍的時間學習。

六、社交情緒:
       社交與情緒,是人與人相處時會發生的行為,職能治療師會觀察孩子是否懂得與人分享、合作、等待、競爭、道德、表達自己或理解別人的各種情緒感受。

早期介入
       孩子是否處於合理的發展里程碑,首先有賴身處第一線父母的觀察與掌握,只要父母察覺孩子動作、語言、認知或社交情緒上有任何異狀,都應進一步尋求專業人員協助與釐清。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發展上的問題,等大一點或上學之後就會改善,千萬不要抱持這樣的想法,這往往容易錯失介入的最佳時機,往後治療可能要耗費更多的心力,早期發現有異狀,就早期處理,終究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人物週刊: 專訪   速寫  
She Aspire她渴望 妳的生活,由妳決定-最新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