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力成為憂鬱症前,其實都是由日常不同的小小情緒心理病累積而成,如果壓力情緒一直壓抑在內心,長期努力扮演「我很好」,「我是親切溫暖」的角色,得不到健康的排解,當壓力承受不住時,往往成為更大的破壞力...

大眾,是需要被各行各業教育的,讓消費者知道,有些服務真的需要付錢,有些藝術品的講解概念與熱忱對待,換來的是一個永久的互動客戶關係。我們台灣真的需要,一個能夠與大眾、或說是消費者溝通的健康環境。

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戴著面具的,隨時偽裝防備像個刺蝟般假裝自己很好,不願輕易透露自己的脆弱,無法接受自己的恐懼與軟弱,因此日積月累中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憂鬱和身心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