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總蔡佳芬醫師 失智這條路,我陪你走/ SheAspire黑眼圈
到達台北榮總時,飄著微雨的天空一片灰濛濛,身上沾有潮濕的味道。
進入門診大樓,裡面充斥著看診探病的人潮,按照一樓院區平面圖指示,離開熙熙攘攘的大廳,朝採訪地點所在大樓「精神樓」走去,沿路環境清幽,因城市生活所養成的快速步調,此時似乎獲得些許緩和。
「請進!」輕敲辦公室大門,裡頭傳出朝氣的答覆,此次的採訪人物是台北榮總精神部/失智症研究中心-蔡佳芬主治醫師,輕推開門,室內瀰漫一股寧靜的氛圍,身穿白袍的蔡醫師,正坐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裡等待我們到來。
蔡佳芬醫師看上去很年輕,但投入失智症領域已經十幾年,每個月平均接觸近上千名長者、失智者和照護者,忙碌工作之餘,仍不遺餘力地寫作,出版多本關於失智症的書籍,《當最愛的人失智》是今年最新著作。
「目前台灣已有26萬多人失智,平均每88人就有1人失智。台灣失智人口正以每天平均增加38.1人的速度成長。」書籍書腰上印的這項數據,表示隨著人口老化的速度持續攀升,失智症人口快速成長中,至今已是相當知名的疾病。
「儘管如此,目前門診病人,輕微病患沒有占到半數以上。」蔡佳芬醫師說,「其實失智症的盛行率沒有提高,是老人分母變大了,目前六十五歲大約有二十分之一的失智患者,每過五歲,就增加一倍,所以若到八十五歲,會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人患有失智症。此病影響大腦的判斷和認知,不像其他疾病一樣,身體感到疼痛會主動尋求醫生,初期症狀若較為隱微,容易當成年紀大,身體老化,大多是狀況變嚴重,帶來門診才發現是失智症。」
痛苦的來源
日本作家井上靖在《我的母親手記》一書中是這樣描述得失智症的母親:「我們誰也沒聯想到其實母親的頭腦已經部份毀損……母親會忘掉自己剛說過的話,一遍又一遍重複同樣的內容………,就像壞掉的唱片不斷跳針重複一樣。」
失智者不僅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就連曾經熟悉的事物也無法勝任。「拿買菜來說好了,如果是失智症患者,可能會發生回家後,不只菜沒有買,連身上的錢也花完,過程卻完全不記得,而這樣的認知功能症狀逐漸影響生活和工作。」蔡佳芬醫師這麼舉例說著。
「失智症是腦的疾病,腦同時掌管情緒、知覺、判斷、行為,所以還有另一種非認知的症狀,國際老人精神醫學會於1996年訂定國際通用專有名詞,叫做失智症的精神情緒行為症狀。」
精神:妄想、幻覺,比較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懷疑另一半外遇。
情緒:失智症個案可能會有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現象。
行為:行為症狀千奇百怪,比較常見的是重複。做過的事重複再做,說過的話重複再說,
或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電影《一念無明》中,主角照顧失智母親卻時常受到母親的言語羞辱甚至是肢體上的暴力,在某個瞬間主角斷了理智線,親手結束母親的生命,雖然電影是以香港為背景,但相似的悲劇也在台灣上演。
蔡佳芬醫師表示:「去年台北市政府公布的家暴統計新聞稿,家暴比例增加,有很大部份與失智症有關,不是照顧者受不了動手,就是失智患者的精神情緒症狀發作出手,而這種個案隨著失智症快速成長越來越多。」
「精神情緒行為症狀才是照顧者真正受苦的來源,很多來精神科求診的病人,問診後發現家中其實有失智症患者,他們才是造成精神壓力的原因,我會建議應該將家中的失智者帶來醫院,針對問題解決,壓力才有機會減輕。」
「失智症照護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照顧者在照顧失智者之餘,要先學會照顧自己,不然有可能會比失智者更早倒下或是造成悲劇發生。」
另外一個現有的問題,是資源申請。「目前的狀況是政府有資源,有需求的人不清楚適合那一項,或是申請方向錯誤拿不到,有些申請設計確實較為複雜,不要說民眾困惑,就連醫生也很困擾,困擾的是,現在的資源諮詢是由社工處理,不過家屬第一時間接觸的是醫護人員,以至於每一個病人都要講解很久,因此,在書中特別有一個篇章說明可申請的資源與諮詢的單位,希望讓民眾知道如果有需要和困難,應該尋求那些單位。」
▼影片|如何因應與準備失智症患者飲食?
從醫這條路
許多父母認定醫學系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目標,對於出生在中南部的蔡佳芬醫師的家庭來說更是如此,「我從小就被灌輸醫學系是第一志願的觀念,國中時,又恰巧在學校輔導室打工,除了整理文件,還看過老師輔導適應不良的同學,那時,我就想當精神科醫生。」
考上醫學系,在精神科訓練完後拿到專科醫師執照,剛好獲得公家補助到美國學習失智症,「那時沒有想很多,從美國研究回台後一直在精神科領域發展。」
有人說,精神科很悠閒,坐在位置上就好,也有人說,精神科不用抽血、照X光等診斷,所有的症狀都是由醫師問診判斷,相當虛無飄渺,「精神科醫生的累,是在心力上,就失智症來說,比其他疾病特別,許多病人不願意看醫生、拒絕吃藥、住院,問診時,還要先安撫病人,有時甚至遇到家屬對病人的狀況一問三不知,這些都需花費醫生好幾倍的力量和時間,每位病人的門診時間也比較長。」
「所以,我想透過書中訴說,請給醫師多點體諒,若想加快速度以及有效率,得家屬互相幫忙才行,平時多觀察紀錄失智者的狀況,讓醫生問診時能更快抓到問題,只要做重點式的提醒,家屬也能獲得比較明確的處理方向。」
尊嚴的對待
由於民族觀念和傳統價值的緣故,目前台灣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比例,選擇在家照顧失智者,然而,長期照護,不只是靠「愛」就能達成,因此蔡醫師在書中擴大居家照護的篇章,如果失智者留在家中照護,除了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和成本,因應失智者的精神行為症狀,居住環境的設計變化也要考量進去。
「舉例來說,不建議擺放鏡子類的反射性物品,因為失智者經常搞不清楚自己是誰,若反射出自己或他人的臉,會因為害怕出現精神症狀,另外,家中可以擺設符合失智者年代,他所習慣的物品,希望透過帶入這樣的觀念可以撐得比較久,不過,如果病人的狀況必須全日照顧,還是建議請看護或是送往照護機構。」
蔡醫師同時分享照護失智者的一個小撇步,像是用餐,「失智者的飲食中樞因為失智退化,總覺得吃不飽,一直吵著吃飯,而腦部退化造成飲食障礙,無法控制衝動,總是像害怕有人會搶奪似的,急著大口吞嚥,對此,照護者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提供,並在失智者狼吞虎嚥時,打拍子讀秒,協助他放慢速度。」
這些細節都呼應書中所強調的,失智症患者即使生病了,仍然希望被當成一般人對待,如果可以進一步認識失智者的生命故事,為他們寫一份「愛護履歷表」,不但能幫助照護,陪伴失智者走下去,還能在他們生命的最後階段,給予最後的尊嚴。
採訪結束後,走出榮總,思考著蔡佳芬醫師的提醒:平常要多動腦,多做比自身能力再難一點的事,對大腦才有刺激效果,有機會預防失智………,走了很長一段路,依舊沉溺在採訪的情緒中,此時,雨後的天空出現太陽,我感受陽光正在曬乾身上的潮濕,抬頭望藍天,蔡醫師的熱情和專業忽然浮現於腦海,我心中的陰鬱彷彿也因為溫暖的陽光而逐漸散去中。
【延伸閱讀】蔡佳芬-當最愛的人失智:6大訣竅,更能與失智者溝通
【蔡佳芬醫師相關資訊】
➤愛與記憶的診療室:http://drfenblogger.blogspot.tw/
➤著作
《當最愛的人失智:除了醫療,寫一份「愛護履歷表」,才是最完整與尊嚴的照護》
《今天不開藥,醫師教你抗失智》
《記不記得,我愛你》
➤譯著
《實用圖解失智症照護指引》
《你忘了我,但我永遠記得你──以友善尊嚴方式照顧失智症親友》
➤簡介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失智症研究中心 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安寧緩和共照醫師
臺灣失智症協會 理事
教育部定助理教授/陽明大學醫學院 助理教授
國際阿茲海默氏症協會
世界失智症青年領袖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 理事
【她渴望SheAspire】
❤最新女性活動:http://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影片|如何跟失智症患者溝通?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張芳卿,目前是交大材料學博士班學生,同時也是工研院研究員。在職進修最難的是一開始下決定的時候,可是一旦選擇之後,這個過程中的辛苦或者是需要付出的代價,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連續三年獲得iPhone年度攝影獎,全球知名攝影師章潔,攝影年資僅如快門般短暫的她,擁有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藝術攝影碩士學位,目前她正在世界知名且最具影響力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