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庸碌過一生 柳依蘭為生命創作/ SheAspire呂映樓
2015年的藝術博覽會辦在台中市西屯區的日月千禧酒店,每一層樓的每一個房間內皆有不同單位的藝廊進駐,展示的藝術品讓飯店房間的氛圍立刻變得很不一樣。我和柳依蘭約在新苑藝廊,一進門就看見她的巨幅自畫像畫作,強烈的色彩、風格筆觸,是她的作品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柳依蘭自很小的時候便失去了父親,當年她只有小學六年級,這件事對20年後拿起畫筆創作的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難道人生就這樣過一輩子嗎?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死去了嗎?當這個念頭起來時」,對人生的問號、恐慌以及對至親遙遠的思念,慢慢在她體內發酵,形成一股複雜的情緒。「有時候我回想過去,很驚訝父親的死對一個12歲的小女孩影響這麼大,而且是跟隨一輩子的影響。」父親的死亡造成柳依蘭在形塑自我的過程中,一直感到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暫、虛無的存在。
▲從小失親貧困的柳依蘭,在繪畫世界中找到存在的意義/照片提供:柳依蘭
中學畢業後的柳依蘭去家對面的醃菜製造批發加工廠打工,認識了工廠主人的兒子黃基財,不到20歲就嫁給了他。「我的丈夫一直很支持我,不管是扮演任何角色,或是拿起畫筆創作的時候。」黃基財可以說是妻子柳依蘭的頭號粉絲,「我的思念是我最難捨的輪迴,那凝眸間的相思,一開始便有微微的酸楚。心痛是因為無法給妳我的所有,轉念變成了灰飛煙盡。因為痴痴的愛戀。」這是黃基財在妻子柳依蘭的作品集第一頁裡留下的序。
早婚的柳依蘭很快地進入肩負家庭與生計的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與市場工作幾乎成為她的一切,「那時因為台灣的經濟很蓬勃,所以市場的生意很好,非常忙碌。幾乎天天都早上四點多起來 ,凌晨十二點多回到家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直到小女兒滿五歲的時候,柳依蘭開始想停下腳步問問自己:「 我開始思考這樣每天忙碌的生活是為了什麼? 人生的意義僅止於此嗎?」
▲柳依蘭的畫作常以人物為題,不少是自畫像,風格鮮烈令人印象深刻/照片提供:柳依蘭
這樣的念頭產生之後,柳依蘭開始廣泛大量閱讀文學、哲學與藝術類的書籍,也到學校裡旁聽、吸收知識。「我本身學歷不高,所以一直覺得沒有自信,很想好好充實自己。」在積極的閱讀求知後,她並沒有變得比較快樂,反而更覺得內在的理想世界和所處的現實環境差異很大,巨大的矛盾感令她感到非常不適應。「我念了那麼多書,反而讓我在家庭、工作環境裡成為一個更加無法融入的異鄉人。」
「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很孤獨,生命很虛無,如同走在一條沒有盡頭的黑色隧道。 」1998年,柳依蘭遇見蔣勳,加入當時他在學校以外成立的畫班,她開始拿起畫筆,畫下心中的所思、所想。在長達十幾、二十年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柳依蘭遇見藝術,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交給了它,「我其實並不確定自己能不能畫畫,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在『製造垃圾』,一直到2005年我在家鄉高雄市立文化中心開個展的時候,才真正有自信覺得自己可以走這條路。」
▲浸淫在繪畫世界中的柳依蘭/照片提供:柳依蘭
「有人會問我:學歷對妳又不重要,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唸書?畫畫不能當飯吃,為什麼工作之餘不好好休息,還要做這件事?」 尋找自我過程中外在的雜音與干擾從不間斷 。「我不能認同金字塔結構裡,金錢、社會地位為第一的價值觀,我認為一個人的心靈才是最重要的。」小小年紀便經歷父親早逝,比同年齡的人更早進入家庭與社會,柳依蘭的內心深處一直住著一個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靈魂。
「我覺得藝術有時候不是給答案,而是拋出問題。」生命過程的不順遂使這位體型嬌弱的女子有著比一般人更為成熟、敏感的靈魂,挫折也成為柳依蘭創作的重要源頭之一。「說服別人很容易,往往最難說服的是自己,我花了很多時間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和自己相處。」 「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建構出來的世界,別人不見得理解。」外在的世界找不到歸屬,精神的世界裡她找到了藝術作為食糧。
▲柳依蘭認為所謂眾生相皆我相,其實看見的都是我們自己 /照片提供:柳依蘭
「十幾二十年來,我一直不斷繪畫和書寫,希望可以反應女性在這個社會裡受到的種種不論在思想還是倫理上的制約。我覺得我會遇到的事情不單純只是我的個人問題,在社會別的角落裡一定也有和我面對相同處境的人。我只是透過自己的方式表達、發聲。」創作,不僅是柳依蘭現實生活中的出口,也成為她終其一生追求的志業。
「我畫裡的人是我創作出來的形象,他有可能是我、是你、是眾生云云,我創造他的目的是想傳遞某個訊息、故事、觀念或是思想。」在依蘭姊的畫作中,常可以見到有關生命本質、社會議題層面的觀察與思考。「我深信,生命短暫,唯一能戰勝死亡的是思想和精神,透過圖像、文字,藝術使人們的生命永垂不朽。」今後,柳依蘭將持續地在自己的創作裡觸碰人生命本質最根本的課題。
【1幫1,打造善的向上循環】
❤1幫1最新公開活動: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演講內訓響應1幫1:https://goo.gl/iME96m
影片:柳依蘭-用智慧與勇氣,誠實的做自己
厭俗又媚俗 人海浮沈的藝術家 倪瑞宏
台灣新銳劇情片導演李宜珊 女性意識覺醒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有客戶生病後一直戴假髮,她總是等先生入睡再脫掉假髮,早一步起床戴上,遮掩著生活聽起來很心疼,接髮後她終於不再害怕脫去假髮必須面對最真實的自己以及別人注視的眼光,非常開心。
1989年,28歲的林良恕因為想體驗不同的生活,毅然加入海外和平服務團,前往泰緬邊境服務難民,2003年,辭去職務後,陸續在當地成立了兒童基金會、邊境商店與社會企業奇姆娃手織品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