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瑜 優雅的窺探/ SheAspire編輯部
站在街邊等待著受訪者的到來,我不斷引頸左右張望,只因為不曉得她會從哪個方向出現。儘管這天氣溫只有7.6度,加上冷風不斷襲來,直叫人想找個角落躲著,但心裡的興奮翻攪著血液,成了最強的抗寒劑,究竟是誰令人如此亢昂呢?
是她— —董成瑜,一位被譽為最會勾畫人物靈魂的記者,一位能夠居高臨下鳥瞰大人物的報導者,如今褪下《壹週刊》副總編輯職務,是一位編劇、作家。對於能夠採訪此位低調卻充滿鋒芒的人物,且又有一份請益交流的期待,心情自然激揚;然而,正由於是董成瑜,更會讓人想要以嚴謹、求真、求實與全面的態度處理專訪。此刻腦海中不自覺想起了董成瑜在《華麗的告解》書中一段話:「要把一個人寫好,要能達到愛上那人的程度,唯有愛她,才會一心一意都在那人身上,但又絕對不是愛情。」或許這段話恰巧能夠描述我內在那有距離的獨特殷切。
已經過了約定時間,佇望著眼前車水馬龍,忽然間一輛顯眼乳白色的Mini Cooper,嘎然殺上人行道一隅,搖下車窗向我揮手,我立刻意識到車內就是今天的主角,趕緊小跑步過去,董成瑜側身朝向副駕駛座窗外的我表示找不到車位,請我再等一下,隨即駛入車陣中。第一眼這位形象優雅溫和,聲音圓潤又彷彿帶點羞澀的女子,除了方才開車的殺氣,實在難與顏清標口中的「壹週刊殺手」形象聯結在一起。
從《一個人生活》談起
訪問某部分跟找停車位有點相似。常開車的人都知道,如果能夠很快停到一個好位置,對於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會莫名感到順暢,而訪問若有好的問題,自然能夠進入受訪者的內心,開啟很棒的晤談。看著眼前剛坐定的董成瑜,儘管她的名字在業界是響亮的,但網路上能查到的資料卻是有限,該從何處開始呢?七年前她的著作《一個人生活》,成了我們抽絲剝繭解讀董成瑜的跡痕,也成了我們話題的起點。
「很多人看到我寫一個人生活,以為我真的一直是一個人,其實我之前結過婚,大概兩年多就覺得自己不適合,婚姻讓我覺得不自由,後來就分開了。」她現在有長期的伴侶,也不覺得要結婚。「不結婚兩個人的關係就像拉著一個風箏,妳手上只有那一條線,脆弱到妳一放手,它就飛走了,所以妳會很珍惜;但如果是結婚的話,就好像綁著一條鐵鍊,被釘在一個地方,我會完全無法呼吸。」
沒料到董成瑜在開頭就剖開自己,勾談出自己的情感狀態與態度。我眼角餘光看著擺在椅上的《一個人生活》,書腰上寫著「不是我們愛孤獨,而是我們更愛翱翔」,似乎呼應著董成瑜這番話。我問她為何更嚮往自由呢?董成瑜說:「因為我比較叛逆一點。」叛逆二字她說得很輕,我卻認為很有重量,某種意義上來説,叛逆是成長中衍生出的一種性格,是骨子裡對壓迫的一種反應,於是我試圖在她成長歷程中,尋找叛逆因子的蛛絲馬跡。
▲董成瑜在新書《華麗的告解》分享會中為讀者簽名
叛逆因子
「我爸媽是小時候從大陸逃難來的,所以有一種難民心態,1971年台美斷交、退出聯合國,台灣開始有移民潮,我們家那時候也開始申請,但沒有很順利,後來爸爸生意做得還不錯,便不急著走。八O年代後期,台灣政治不穩定,所以他們又決定要移民美國,那時候已經變得更難申請。」當時還只是中學生的董成瑜,便深刻體會到環境體制對人的影響。
不過我想是更切身的求學環境與家庭因素,致使董成瑜內心多少帶有叛逆的因子。中學就讀天主教學校的她,每天身處各種規範與要求,常迫得透不過氣來,想要逃離。畢業後,不願意受升學主義壓迫的她,縱使後來重考後考上台中女中,也寧願跑到高雄文藻語專念西班牙文,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
家庭因素則主要與父親有關,「我爸爸蠻開明的,只要我們不學壞就好了,他會盡可能的讓我去嘗試各種事情,但他也是權威的,他脾氣不太好,有時候突然會很兇,我們會感到害怕,有時我們在廚房很開心的跟媽媽講話,我爸走進來想要參與,我們卻一個個都溜走了,我跟我爸的關係一直是這樣子,所以我有一種抗拒男性權威的傾向。」
從電影到記者
專科畢業後,希望有天可以從事電影工作的董成瑜,申請了美國愛荷華大學傳播學系的電影組。她大學初試身手所拍攝的第一部一分鐘短片,結果就入選學年代表展覽作品,我好奇的問是什麼樣的作品呢?
董成瑜說:「是一個小偷跟偷窺狂的故事,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對偷窺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內容是一個蒙著絲襪的小偷混進大樓裡面,裡面正好有一個偷窺狂關著燈在用望遠鏡偷窺對面女生洗澡,小偷看到燈是關的,以為沒有人就闖進去,結果兩個人遇上的故事。」說來有趣,董成瑜回台灣後,朋友送她一個小望遠鏡,她便偶爾用來觀察外面的世界,也就是鄰居,彷彿化身成當時短片裡的偷窺狂。
1993年畢業後,董成瑜為了與移民到洛杉磯的父母相互照應,在當地的一家中文報紙當編輯,而由於工作內容單調,一方面也希望生活有所變化並保有更多自由空間,隔年她隻身回台發展。當時台灣電影並不景氣,她決定先進入新聞領域,在一家雜誌當記者,可是它一年多之後就倒了,她又去中國時報擔任開卷週報記者。
2000年,董成瑜在好奇心驅使下,轉戰到台灣第一家網路媒體《明日報》,擔任閱讀版主任,閱讀版原本只是一個冷門的小版,「可是我們做得還不錯,後來點閱率僅次於娛樂版。」只是沒想到隔年《明日報》突然宣佈停刊,大部分的員工可選擇到正在籌備中的《壹週刊》。
我問董成瑜:「那時候壹週刊剛進入台灣,狗仔作風不是被大家罵翻了嗎?妳怎麼會願意去呢?」董成瑜率真的說:「有加薪,那就看看好了,反正我暫時沒事。」或許這也是叛逆因子作祟吧!董成瑜骨子裡有著挑戰變化的傾向。
▲令人會心一笑的董成瑜
優雅的窺探
起初《壹週刊》特別設置了一個「文化組」容納她們,只是她後來感到扞格不入,於是決定離開,那時總編輯裴偉告訴她老闆黎智英正要成立人物組,期望由她來負責,「人物我是有興趣的,這後來完全改變了我的命運,我一做十幾年!尤其在《壹週刊》,人物的題材選擇無限寬廣,從總統到黑道都可以做,公司也給我們很多的支持,不用怕得罪受訪者,那不是很快樂的事嗎?」
董成瑜帶領的「非常人語」,受訪者全都是大人物,無須八卦、爆料、腥羶色,與《壹週刊》給人的印象截然不同,是非常專業、獨立的人物採訪報導,也是壹週刊相當受歡迎的專欄。寫人物這件事似乎很對董成瑜的口味,可以保有自身的優雅,在安全、適當的距離,不受牽制的自在窺探各種人,紀錄著人與人之間的化學作用,隨時能夠進入對方內心,但亦能隨時抽離。
大概也因為如此,加上她獨特的電影式筆法,讀董成瑜的人物,總是有一幕幕的影像,給人立體鮮活感,「我寫的時候很習慣分場景,有點電影的感覺,人本來就身處於各種場景裡,描述的時候,空間感就立刻出來」,「妳要用動作、用行為來描述她,例如這個人走到窗口,久久不動看著某處,字裏行間會產生一種意境,妳不能說她站在窗口,想著昨天什麼事,必須是非常具體的一個動作、表情來補充說明她的內心世界。」
而為了持續保有心中對人的熱情,避免染上某種記者的習氣,「我從來不把自己當記者,我只是一個觀察者、紀錄者,這樣能夠跟對方與工作都保持一個距離,一旦妳覺得妳是記者,妳就會覺得自己要像一個記者,妳會做不好,我們所謂的好,就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做任何一行都一樣,要做得跟別人不一樣,才叫做好。」
不能只看表面
2014年底,《壹週刊》為精簡人事推出優退方案,她原本在回聘名單之內,「可是因為我一直想做電影的東西,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機會,所以我就決定在這個時機點離開,全力投入編劇創作。」
動力之所以如此強烈,與她之前為蔡明亮寫的《郊遊》電影劇本有關,後來電影得了獎,「點燃我沈寂已久的想法,讓我覺得好像又接近了電影一點。我年紀已經不小了,人生那麼短,我應該去冒一點險,如果不成再說,反正也死不了,只要我腦子還活著,我就可以寫一點東西,或是做一點什麼事來生活。」
我問過去13多年的人物採訪經歷,帶給她什麼樣的養分與影響呢?董成瑜表示一方面沒料到自己會重新拾起夢想,開始創作劇本,過去的人物採訪給了她很多的素材與靈感;另一方面,同時也是最深刻的影響,「我學會看事情、看人不能只看表象,尤其是網路時代,我們太容易看到一個點就立刻評斷,結果只會是很扁平的看法。所有事情都有一定的深度,而且人的面向是無限的,妳今天跟昨天就不太一樣,我們要盡量去了解,事實上我們對人永遠都是誤解的。」
「即使是面對蔡正元、陳啟禮或是顏清標,都不應該帶著成見去看他,還是要先回到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那個過程,不然google看看就算了。寫人物其實是一個推理的過程,每個人一定經歷了什麼才會變成現在的樣子,我們要從縫隙裡面找出原因,所以看人就會慢慢變得柔軟一點、寬厚一點。」
▲過去習慣採訪人的董成瑜,如今角色互換,成為受訪對象(博客來Okapi提供/陳佩芸攝影)
水、貓、桂綸鎂
訪問過程中,在聆聽與發問的同時,我也不斷搜尋記憶裡的資料,試圖將她所散發的獨特氣質與性格分類,希望能夠讓大家更精準的認識這位人物。直到收拾設備時,腦海才突然浮現了水、貓、桂綸鎂,霎那間覺得就是這三個詞彙。董成瑜看似如水一般的淡然,溫柔流逝,但卻承載著各種深刻的力量;也如貓一樣總是靜靜地觀察一切,需要時會向妳表達親近;而至於桂綸鎂,則是她本人帶點明星質地的外表形象,令人感覺與她相似。
一切結束離開大樓後,外面天色已經暗了,前往捷運的路上,突然看見一個高中女生,獨自背著跟她差不多大的史努比娃娃,我想應該是追求者送的吧!因為女孩的表情看來煩惱比較多。這一幕似乎與今天訪談無關,但讓我想到了董成瑜關於人物專訪的另類愛情觀。男孩一心一意在對方身上,所以精心準備了偌大的娃娃來表達對方在自己心中的份量,不過當男孩將娃娃交給女孩後,接下來也只能抽身而去。當我與這位高中女孩擦身而過後,我知道她將會有自己的故事要發展。
【董成瑜贈書活動】(2016.4.17截止)
請點選下方連結前往活動,我們將從參與讀者中,抽出2位幸運得主,贈送您董成瑜親筆簽名著作《華麗的告解》乙本!☞前往參加抽獎☜
【董成瑜著作】
《華麗的告解:廚師、大盜、總統和他們的情人》。時報出版。
《一個人生活》。寶瓶出版
【董成瑜推薦閱讀】
1.《愛情的盡頭 The End of the Affair》。作者:格雷安葛林。時報出版。
2.《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麥可桑德爾。雅言出版。
3. 《辛波絲卡》詩集。作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寶瓶出版。
【1幫1,打造善的向上循環】
❤1幫1最新公開活動: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演講內訓響應1幫1:https://goo.gl/iME96m
影片:董成瑜-掀開表象
明太子小姐 東京相融
謝涵汝 剪出人生的層次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毅然放棄基金經理人的高收入,創立活動體驗平台的彭明元,表示這是因為親人小孩生病的關係。在那段日子裡,體會到輪椅外出的種種不便,而由於這段沉悶的照顧日子,讓她萌生了識途網的構想。
用功念書、考上好大學、擠進熱門科系,然後找到好工作,自此以後,大半輩子嫁給工作。但沒人教我們思考,工作對我們到底是什麼?與生命的關係是什麼?Career for Change總編輯吳昭怡如此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