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默默改變藥物市場的人 曾瓊慧/ SheAspire編輯部
藥師在幫助人們獲得更好的用藥結果與維持健康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藥師是我們可以在醫院、診所或社區直接面對面諮詢,而不需要預約的醫療從業人員,她們可以回答妳飲食與藥品等等和健康息息相關的問題。
現任羅氏大藥廠市場發展經理的曾瓊慧,是一位具有藥師專業身份的醫事領域工作者,和一般藥師一樣,對於各種藥品使用非常熟悉的她,還多了幾個與眾不同的地方。一個是1999年畢業於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的她,擁有國內少有的臨床藥學學位 - Pharm. D.(Doctor of Pharmacy),在美國若要成為一個執業藥師,必須受過六年的 Pharm.D. 專業訓練,「它是一個專業學位,醫師在美國叫M.D.(Medical Doctor),也叫Doctor,但妳不會說她是博士,Pharm.D. 就像醫師一樣是一個專業的學位,重視的是臨床藥學實務。」第二個不同的是,經歷六年的醫學中心臨床藥學服務工作後,她走入業界;第三個,她是台灣藥物經濟學的先驅者之一,為台灣無數患者的用藥默默努力著!
接觸藥物經濟學
「我的親戚大部份在醫院服務,學生時代也沒有想很多,家人覺得說我對於像照顧病人這些事情跟醫療工作環境應該不陌生,就鼓勵我去念這個藥學學位」,回台灣後,她進入了林口長庚醫學中心服務,和大家平常會在領藥處看到的藥師工作內容不太一樣,她主要負責病房病人照顧,「我會跟著醫師去查房,針對所負責的每一位住院病人,瞭解她們的用藥情形,若醫師、護理師等醫療團隊成員,對藥品有任何疑惑,我都要協助解決」,因學歷背景的緣故,她更進一步在藥劑部協助規劃及執行有志往病房臨床藥學工作發展的藥師之相關訓練。
「工作關係,在藥劑部能運用所學進行藥品價值的評估,協助評估什麼藥應引進到長庚來,會去考慮病人用什麼藥是比較有價值的、怎樣選藥才是合理的,評估藥的成本跟它的臨床療效之間的效益,那時在醫院有這樣的接觸,覺得蠻有趣的,不過當時藥物經濟學這個概念還不流行,每家醫院在進行這部分評估的人並不多。」且在醫院繁忙的工作中,「很難在扮演臨床藥師的角色,執行每天例行事務之餘,再兼顧到經濟效益評估,尤其是藥物經濟學才剛開始。」
(曾瓊慧與寶貝女兒們)
為瞭解更多,選擇走進業界
藥物經濟學最早起源於美國,1950年代以後,美國的公共醫療保健費用迅速增長,高昂的醫療保健費用令政府和社會保障機構不堪重負,為了使有限的醫療保健資源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效用,開始針對公共醫療費用進行成本效用分析,1980年代,正式產生了藥物經濟學(Pharmaco economics)。「這幾年回頭去看健保局給付藥品狀況,若原本直接使用公保、勞保制度裡的給付價格,妳會看到其實價格還蠻好的,那時如果和國際藥價比較,都可以等同國際藥價,然而這幾年下來,健保局因考量自己預算不足,給付藥品的價格開始往下走,尤其是新藥」,在台灣近年來醫療花費節節升高,健保預算日趨拮据的狀況下,藥品的成本及經濟評估,逐漸受到政府、醫界與藥廠的重視。
「由於藥廠這一端因為健保局的要求,開始必須呈現藥品價值,作為納入健保給付的依據,所以藥廠開始延攬這樣背景的人員,當時美商先靈葆雅公司(Schering-Plough)想要找一個具有臨床藥學經驗的人來負責這項業務,總經理問我有沒有意願,我告訴他我才剛在瞭解,他說剛好健保局想要在台灣發展這部分,假如現在進來的話,是可跟著整個大環境去成長。」是否要離開臨床環境,起初她非常掙扎,畢竟「六年來都是在學怎樣照顧病人,突然之間要離開病人,到一個決然不同的工作環境,會有些擔心,後來想說至少專業還能銜接,便決定跳出來看看。」就這樣,2006年她進入了當年很少人專職從事的藥物經濟分析工作。
(工作中的曾瓊慧)
她的工作與我們的生活
在先靈葆雅服務期間,她一直都是一人部門,負責所有藥品的價值分析與呈現工作,後來到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 GSK),以及現在的羅氏大藥廠(Roche)才開始有團隊和她一同在藥物經濟這領域努力。
這幾年來,她不斷分析、彙整不同面向的臨床數據、藥品實際使用狀況與醫療環境結合情形,將這些以證據為基礎的資料,呈現給健保局的審查委員會,「一個用在對的病人身上、真正有價值的藥品,如果能讓健保局認同並給付的話,這藥品就能廣為運用到這類病人,就能帶給她們一個未來的希望。」另一方面她必須隨時掌握醫療政策,「怎樣讓藥廠可以存活、健保局可以獲得想要的成效、民眾可以獲得更有效的藥品」,醫療政策與這些議題緊密聯結著,必須考量每一個角色的角度,「比方說健保局要涵括所有的人,醫院管理者更關注醫院的人,藥廠要呈現的是新藥的療效與經濟效益,藥師想的是這個藥對病人是否有好的效益與效果。」反過來她也希望可以向上讓國家政策制定者,能多瞭解各層面,「現在有很多新藥品希望能進到台灣來,是不是我們有能力讓整個醫療環境與政策更好,讓民眾在接觸到藥品上有更好的選擇呢?」這一切同樣有賴於市場需求與藥品價值的呈現。
曾瓊慧所做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工作,即便這幾年藥物經濟學開始逐漸發展起來,在台灣依舊屬於萌芽階段,從事的人仍非常有限,特別像她兼具臨床與業界實務經驗的專業藥師並不多,然而她的分析與研究成果,對於我們的健康和對國人用藥的影響,是無法三言兩語說清楚的。總是提著筆電、抱著一疊資料的她,走在路上看起來非常平凡,所處的部門也不大,但她的耕耘正在默默為我們的健康服務著。
來自曾瓊慧的用藥小常識:
Q:怎樣算是服藥過量?
A:一般我們會跟民眾說明,妳用的藥量,藥袋上面會有寫,成藥的話,包裝上面也會有寫,妳超過建議用藥量,就是過量。我們沒有辦法一概而論的告訴大家,某一個藥過量嚴重性會到什麼程度,像有些抗凝血的藥品,多一顆可能就有危險性,普拿疼多吃也會產生肝毒性。
Q:症狀解除了,但醫生開的藥還有剩,要繼續服藥嗎?
A:此部分建議要遵照醫師或藥師的指示,因為若醫師開立的是抗生素,便要服用到完,而若有些只是抑制咳嗽、減緩流鼻水、鼻塞的藥品,倒是症狀解除後,或許便可以不需要服用了。
Q:吃保健品好嗎??
A: 除非妳飲食非常均衡,要不我會建議適度的補充,像維他命可能是需要的,但問題是不需要聽信所有的廣告,每一樣都吃,有時候吃了很多保健品,但都不知道裡面的成分,可能也會吃出問題,以維他命為例,維他命有分脂溶性跟水溶性的,水溶性過量可能只是導致妳多浪費了錢,但脂溶性過量會導致產生一些毒性,所以即使是維他命,也不要過量,仍建議可尋求醫師或藥師的建議。
Q:沒吃完的藥,可以留下來下次用嗎?
A:不建議大家留藥,主要是因為不曉得品質有沒有變化,藥物開封後會受到空氣的影響,外包裝所標示的保存期限,是完全密封的情況下的期限,開封後要把棉花跟乾燥劑丟掉,若繼續放著則會影響藥物品質。
Q:良藥苦口,可以配飲料吞藥嗎?
A:服藥時,最好配服一杯溫開水,不要使用咖啡、茶、果汁、可樂、牛奶等飲料,像咖啡因可能影響某些藥品的效果,茶含有單寧酸會減少藥物的吸收,果汁、可樂含有碳酸,牛奶含有蛋白質,會使得藥物發生變化。
SheAspire每週三與您分享她們的故事,請加入我們,給予我們更多支持與鼓勵!
(正確用藥,安心又有效)
明太子小姐 東京相融
謝涵汝 剪出人生的層次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蔡璧名說:「我覺得在中國歷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莊子是最帥的一個男人!」她解釋,小女孩時會看一個人的皮相來定義「帥」,年長一些,覺得最「帥」的是能解答人生道路上的疑惑。
賽珍珠副執行長林蒔萱從初入社會就從事婦女工作,至今已超過10個年頭。林蒔萱認為婦女的反彈力量最大,婦女的困境通常不是長期的,如果把婦女(從困境中)拉起,整個家庭也會被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