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紅花的愛人日記/ SheAspire Stacy
筆名番紅花的作者王碧珠日前剛出版她的第五本新書--《教室外的視野》,是一本小學生母親的教養心得,為了孩子僅此一次的童年,她讓孩子從生活勞動中成長,以大自然為師,並從共讀書本、觀賞紀錄片與新聞事件討論中,一步步打開孩子的視野,奠定日後價值觀的基礎。從愛出發,因為愛孩子愛家庭,她也推己及人愛自然愛土地,並希望在孩子心靈種下幼苗,未來能創造更多美善可愛的事物。
與番紅花約訪在新書出版前幾日,看她遠遠走來,白衣黑褲,配上實用的帆布包和適合走遠路的休閒鞋,一身低調素雅如同她溫婉內斂的文字,待訪問開始,可以感受到她融合了職場專業經理人的自信,與操持家務母親的安定。她說自己的個性嚴謹,或許是這份嚴謹,讓她能用長鏡頭看待生命歷程中不同的角色扮演,對理想堅持卻不躁進,如同她的第一本暢銷親子教養書的標題:「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
番紅花曾是廣告圈和時尚產業的高階主管,大女兒小五時,從職場的拚搏中退役,回歸家庭。職業婦女為了專心照顧小孩而辭職,這樣的例子並不罕見,特別的是,番紅花是從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就打定主意,要在小孩10歲左右離開職場,專心當媽媽。
怎麼有如此的遠見?又為何不選擇在孩子最需要母親的三歲前請「育嬰假」?番紅花想得透徹,她說,「做母親是一個承諾,既然接下了,就要做好」,相較於每晚八點多下班,職場家庭兩頭燒,她希望能在母親的角色上,全力以赴。至於時機,從寶寶發展的角度,她認為在嬰幼兒時期,孩子需求不外乎「好好吃,好好睡,有得玩」,如果擁有可信賴的托育者,足可照顧寶寶生活。等孩子成長到小學中高年級,心智體力發展已趨成熟,能與成人交流想法,最好能在父母的帶領下,奠定正確觀念、培養良好習慣。再遲幾年,進入青春期,「小孩更重視同儕,已經不需要父母了,那時候再試圖教他什麼,就太遲了。」
▲女兒特地為番紅花在她喜歡的波士頓蕨前拍攝的照片(照片來源:番紅花臉書)
另一方面,對番紅花自己的人生規劃而言,30幾歲是職場女性的黃金時期,經驗與能力都足以擔當中高階主管,她不願錯過這個能發揮專業,又儲備經濟後盾的機會,因此,「打定主意拚十年!」由於目標明確,把握時間衝刺,在職場上表現出色。「等到了大女兒三年級,我還有點捨不得,那時候在職場已有不錯的成績,肯定能更上層樓;到四年級,我想再撐一下,但知道自己隨時可以離開,做起事來反而沒有後顧之憂;到五年級,盤算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小孩即將上國中),當下就決定,『撤』!」
雖然是深思熟慮後的長期規劃,番紅花強調,自己並非鼓吹職業婦女回家帶小孩,她認為網路時代充斥片面的教養處方,「今天美式的自信、明天德式的紀律;或者今天一位部落客分享幼兒英語教材,明天一位專家見證『華德福』的成效等」,眾說紛紜。她建議媽媽們只挑選一倆個固定的精神導師,重點是靜下心來,和先生一起討論,怎樣的教養模式最適合自己的家庭,「沒有所謂『理想』的母親,能真心陪伴小孩,就很幸福。」
至於媒體再三強調,「珍惜學齡前與小孩緊密互動的時光」,導致有些媽媽抱怨老公不准她全職帶小孩,番紅花提醒媽媽們將心比心,「一個人扛家計,壓力真的很大。」她除了婚後積極與先生溝通,「提前打預防針,讓他知道有一天會只剩他一個人在職場,」另外,自己也把握黃金十年,全力衝刺,因此即使身處時尚產業,也從來不曾「買個名牌包犒賞辛苦的自己」,對務實的番紅花而言,在告別職場那一刻積蓄充足,不必為生活擔憂,就是最好的回饋。
那時番紅花在職場是優秀員工,下班後是盡心持家的母親。即使統管全省賣場,肩負業績壓力,仍利用空閒吸收育兒知識,從雜誌、期刊、論文中有系統地閱讀,奠定不人云亦云的教養觀:例如,「早睡早起對小孩長遠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大過明天作業拿『甲上星』或者這次月考第一名,所以我家小孩一定九點半前上床,睡足八小時。」以及「我確定藍光會傷害小孩的視力,不確定螢幕上的影音聲光是否真能促進大腦發育,或者戶外踏青與繪本閱讀也能達到相同效果,所以我家從不收看電視頻道。」
▲為心愛家人營養健康把關的番紅花(照片來源:番紅花臉書)
相對於一般父母注重孩子的課業表現,番紅花卻對養成良好觀念與習慣非常堅持。因為要求準時就寢,有效率完成作業與妥當準備隔天學校用品是必要條件,「孩子小的時候,我並不是慈母,如果因為怠惰拖延無法準時上床,我會發飆。」但她並不插手孩子學業,也不幫孩子收拾書包,她解釋並非不在乎課業,「就是因為太在乎,才不能害了她們。」番紅花認為唯有孩子主動學習,才能應付升學路上一關比一關更艱難的挑戰,「小學時家長可以幫忙訂正作業,國中要求孩子寫評量券,高中、大學、研究所以後呢?」
讓孩子自動自發,另一個好處是,母親也能保有片刻自己的時間,番紅花說她其實很愛自由,「年輕時一定是獨自旅行,嚮往的是沙特與西蒙波娃的伴侶關係,從沒打算結婚生子。」因此即使成為母親後再愛孩子,她也無法選擇時時刻刻黏著孩子。她認為與孩子保持適當距離,對孩子是一種尊重,而母親能充實自我,擁有豐富的內在,才能教育出性情安定滿足的下一代。
要求孩子健康作息,番紅花也以身作則,及早就寢,儲備體力,並且每天五點起床,親手準備熱騰騰的早點,以及營養均衡的午餐便當。另外,因為家中不看電視節目,晚餐時刻成為全家人各奔東西一天後,再聚首共享天倫的珍貴時光,飯後各自做功課、閱讀、練琴,或者一起觀賞一部寓意深刻的電影,平淡卻溫馨,是這十幾個年頭番紅花主理家庭的基調。番紅花說,那時沒有Line,不必拍照打卡、不跟團購、不用追劇,即使上班日只有少許時間陪伴小孩,下班後的分分秒秒,與整個周末都是親子專屬,親子互動的品質勝過現在許多全職在家,卻總是分心滑手機的主婦。
但職業婦女時是否有無法好好陪小孩的愧疚感?番紅花進一步說,即使無法每個層面做到100分,但教養的影響並非單一的,例如,雖然自己喜愛閱讀寫作,但她也並非「餵故事長大的孩子」,相反的,她是隔代教養阿公帶大,老人家個性耿直,衝動起來往往言詞不加修飾,她也在阿公家看了許多餐廳秀連續劇,但上學後,她知道說粗話是不禮貌的,並沒有養成說粗話的習慣。即使小時候閱讀經驗只有「印在包豬肉紙上的中國民間故事」,接觸藝術作品後,卻自然而然醉心於文學,當同學們還在迷戀夢幻的瓊瑤小說,番紅花卻對張大春、劉克襄的作品更有興趣。縱使並非出身書香世家,但阿公教她提筆寫書法,或許是她的寫作啟蒙。
▲照顧家人之外,飲食、讀書、寫作是現在番紅花日常主要活動(照片來源:番紅花臉書)
更甚者,番紅花的母親並不識字,但那一輩的母親,不曾有「如何做個好媽媽」的焦慮。她的媽媽也是工作忙碌的職業婦女,身為長女的她從小被訓練要分擔家務,不僅洗米煮飯,還要殺雞、炸豬油。另外,因為媽媽常拜拜許願,一旦願望實現了,就要在路邊設茶水招待路人還願,這些燒開水、增添茶水的工作,就落在小小年紀的番紅花身上,「現在的父母應該覺得小孩燒開水很危險吧,但我媽那時候哪能擔心這麼多,事情就是要有人做啊,我不做,誰做?」於是「中午放學回家燒開水,晚飯前洗米煮飯,有時候還得陪媽媽三跪九叩還願」,這樣忙碌繽紛的畫面烙印在番紅花心中。她說,小時候豐富的人情故事,成為日後寫作最好的題材,且從小分擔家務,練就她的獨立能幹,讓職場表現大大加分。
番紅花說,小孩本來就很會做事,父母過度干預保護,反而是扼殺了小孩的天賦,而且五六年級以降的父母,普遍擁有高學歷,「妳的小孩肯定比妳小時候還行,妳何必出手這麼多?」在愛與紀律的平衡中,在自我與母親角色的轉換中,番紅花一路前進。辭職在家後多了大片空閒,她在網路上分享持家教養的母親心得,意外獲得廣大迴響,「我很幸運,寫部落格半年,出版社就找上門來。但也是過去十幾年來,我的故事、經驗、能力各方面都準備到位了。」
從六年前第一本書初試啼聲,番紅花就是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勝軍,問她撰寫教養書籍對親子關係有甚麼影響呢?番紅花正色說,從來不以自己是暢銷作家自滿,反而要時時反省,「是在記錄孩子的成長,或者消費孩子成就自己?」她透過更多的閱讀,提升自己的領域。番紅花感性地說,「這幾年因為部落格和出書,建立起知名度,擁有一點影響力,所以我在網路上推薦的小農產品、關心自然生態的『野望影展』,與一些NGO組織,得到更多消費者關注,或者企業捐款,這些無償的回報,就是最大的滿足。」
這幾年在家陪伴孩子,番紅花從天真無邪的孩子身上最大的學習,是體認「快樂的重要」,讓自己原本嚴謹的個性些許地釋放開來,也讓她更自在地看待人情世故,專注於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例如大量閱讀、長時間走路、採買天然美味的食材,與烹調可口料理。對於未來,她期許自己寫作的題材更多元,就像她的新書《教室外的視野》,關心的層面從家庭延伸至社會,也讓更多的讀者,能在她的文字中,找到愛家愛人的力量,生活得更幸福。
【番紅花贈書活動】(2016.5.1截止)
請點選下方連結前往活動,我們將從參與讀者中,抽出2位幸運得主,贈送您番紅花新書《教室外的視野:小學六年的母親札記》乙本!☞前往參加抽獎☜
【番紅花著作】
《教室外的視野:小學六年的母親札記》、《廚房小情歌》、《當婚姻遇上教養:父母的感情,是孩子愛的第一堂課》、《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從陪伴到獨立的教養》、《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建立你自己的教養格調》。
【她渴望SheAspire】
❤最新女性活動:http://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影片:來自作家番紅花的親子教育小建議 (戶外錄製,背景音較雜敬請見諒)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衙門內口譯員到勇闖矽谷創業 葉妍伶:比起失敗,我更害怕原地踏步!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如果妳從來沒開始做些不一樣的事,那麼就不會看到自己另一種可能。2014年暨大春季健走活動總召洪育增,僅是大二生的她,挑戰舉辦這數千人活動,不但帶領團隊拓展眼界與能力,更獲得了終生難忘的領導體驗。
多次帶領志工前往尼泊爾服務的林念慈,偶然得知月經村落婦女最困擾的問題,讓同樣身為女性的林念慈,腦海裡始終縈繞著她們因月經而遭遇的不正確對待畫面,毅然決定回到尼泊爾創立《棉樂悅事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