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昭怡 翻轉工作,自造你的意義活/ SheAspire Stacy
父母師長從小耳提面命,用功念書才能考上好大學、擠進熱門科系才能找到好工作,自此以後,成年人的大半輩子「嫁給工作」。但是,沒人教我們思考過,「工作對我們到底是什麼?與生命的關係是什麼?」採訪一開始,該是受訪者的Career for Change(CfC)的共同創辦人、總編輯吳昭怡,首先發問。
這就是Career for Change的起源。
昭怡說,離開《天下雜誌》和Yahoo後,她和幾位朋友,在一家小型事務所,提供企業關於組織創新、品牌行銷等的顧問服務。隨著接觸的企業個案越多,他們觀察到,傳統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工作型態,僵固性高,造成企業轉型不易,員工流動頻繁;另一方面,事務所常收到各年齡層的履歷,毛遂自薦,「很多人覺得和我們一起工作很好玩」,希望參與結合設計、創新與社會企業的理念,和企業客戶近距離互動,完成有意義的服務。
創始員工們常納悶,這家小事務所既不知名、也不高薪,如此吸引人的原因是什麼?他們歸納原因,「工作對台灣人而言,實在太痛苦、太不滿足了。」
該怎麼做才能讓工作變快樂?
由這個簡單的想法出發,以《美學CEO》作者、現任台北市文化局設計之都執行長的吳漢中為中心的幾位成員,包括昭怡,著手成立Career for Change,初衷是打造一個倡議「意義活」(meaningful work)的非營利平台,讓更多人了解,工作不僅是朝九晚五的事務,而是能為自己、組織、社會帶來改變。
除了在網站分享職人故事、至企業與機關演講、舉辦工作坊,他們也在網站發起「交換一杯咖啡的時間」活動:CfC的成員奉獻每個人的時間,邀請對工作、人生有困惑的網友,一起喝杯咖啡,談談人生、聊聊夢想。
這個活動的發想,來自吳漢中求學時的親身經驗。
當時,他剛從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畢業,進入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念MBA,對未來充滿熱情,卻也有許多疑問,他試著寫了email給幾位老師們,希望得到一些建議。出乎意料,這些只在課堂上打過照面的老師們,給予他親切的回應。吳漢中記得有一位老師約他面談,開口就是「Latte or Espresso?」後來,他一直記得這句話,感動它背後的意涵:「有一個人,願意為你付出一杯咖啡的時間。」
吳漢中感念老師們無償付出時間,聆聽與分享,指引這位來自遙遠亞洲的陌生年輕人,未來的方向。因此,創辦Career for Change後,他以此回饋,如果碰到別人生命中有任何困惑,他願意交換一杯咖啡的時間,扮演他或她的業師(Mentor)的角色,創造社會裡一個善意的正向循環。
昭怡分享,曾有一位會計系的女學生,聽了吳漢中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演講後,主動來信,希望能聊一聊。這位女生從小表現優異,進入知名學府後依然名列前茅,可以預見畢業後進入知名事務所,衣食無虞。但她卻不快樂。從圖書館借閱許多的哲學書籍,企圖尋找答案。與昭怡喝咖啡聊天,講著講著就哭了。
後來,女學生提及對「永續會計」領域有興趣,昭怡建議她,何不上網借鏡全球「永續會計」做得最棒的會計師為模範。女學生後來果然在網路上搜尋到那位會計師,閱讀相關的資料,打開對工作的想像,找到未來方向。女學生進一步把這段經歷寫成文章,在系上獲得迴響,學弟妹們紛紛來信,感謝學姊分享會計工作的不同面貌。這位女學生大學畢業後出國念書,最近寫信告訴昭怡,她即將進入那位全球頂尖的、專攻「永續會計」的事務所實習。
昭怡說,一年來,她喝過大約十幾杯咖啡,這些年輕人大都擁有優秀的條件,「人生充滿了選擇,卻難以做任何一個選擇。」她往往建議他們,「先不要想自己,反過來思考別人需要的是什麼」。在交換一杯咖啡時間裡,單純地透過陪伴、不斷地提問,協助他們正視心裡的想法,自己為自己找答案,才能進一步轉化為行動,定義工作、甚至是人生的方向。
昭怡的碩士論文,是研究關於一群計程車司機,在惡劣的環境中,依然提供超水準的服務,也為自己創造了高收入。加上她任職天下雜誌記者後期,由專任轉為特約,負責一個「服務小精靈」的專欄,她發現一些小人物們,能在眾人不愛、甚至嫌棄的工作場域裡,創造精彩的故事。「眼神有光,是因為心裡有光」昭怡說。
對父母輩而言,工作只是一份求溫飽的「job」;而現今談工作的大多數的「職場學」而言,工作是一個求升遷、甚至光宗耀祖的「career」;但沒有人教我們思考工作的意義,不知道怎樣才能走到視工作為「calling」的這一步,可以為別人、為將來多做些什麼。
從「job→career→calling」這個「工作塑造」(job crafting)的理論,是昭怡在研究所時讀到的一篇論文,成為Career for Change倡議的理論基礎。
論文中,工作不再是老闆由上而下發配的代辦事項,而是從我們每個人手中雕塑成型的作品。「這是一個很美的意像」,昭怡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藝匠,透過雙手crafting(雕塑)這個現在進行式,在每天不斷的犯錯與修正中,揉捏出工作的樣貌;而且很務實地從job開始,一點一滴累積,才可能有邁向calling的那一天。
這篇論文由耶魯大學企管系教授Amy Wrzesniewski與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企業管理與心理系教授Jane E. Dutton教授合著,前者日前才剛受邀到Google總部演講,教導Google員工們如何「re-work」,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思考工作與生命的關係。
昭怡說,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下,我們對工作的想像太少,進入職場後,很容易就「工作化」了。藉由工作塑造(job crafting),重新調整現在的工作步調,以及描繪未來可能的樣貌。
連CfC成員們都沒想到,在這個倡議「翻轉工作,自造意義活」的過程,他們自己的工作也被翻轉了。吳漢中出任設計之都執行長,另一位成員陳凱翔,今年二十六歲,創辦了台灣第一個移工商學院「One-Forty」,透過免費提供外籍勞工創業等課程,讓台灣成為他們回家圓夢的基地。
幾位成員紛紛開闢了新天地,昭怡說,接下來CfC想走入校園,讓更多大學生在學校就能多思考關於未來工作的想像;另外,鎖定工作2~3年的年輕人為目標對象,她認為這時對工作有一些經歷、也是第一個想改變的時機。
如果你也有工作的熱情與困惑,或許也可以與Career for Change相約,交換一杯咖啡。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Career for Change在做的事,請來這裡:
官網:http://www.careerforchange.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areerforchange/
【One For One-打造善的向上循環】
❤最新活動:http://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特殊境遇族群上課情形: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70992739686936/
影片:吳昭怡-如何讓工作與志趣合而為一?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衙門內口譯員到勇闖矽谷創業 葉妍伶:比起失敗,我更害怕原地踏步!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2008年,王莉莉和夫婿許耀仁因著翻譯《秘密》前傳《失落的致富經典》,踏進了身心靈工作這個領域,並隨著陸續翻譯相關系列書籍,搭上了這波全球財富心靈革命的風潮,一躍成為創業家與知名教育訓練老師。
如果妳擁有令人稱羨的成就與收入,但生活其它面向卻逐漸失去平衡時,妳會怎麼辦?張玲玲曾經是大型金控副總經理,也曾擔任證券公司董事長,在事業的高峰卻選擇重新開始,這是為什麼呢?她是如何放下一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