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巧慧 超越達人,讓孩子重新定義成功/ SheAspire編輯部
聽到超越基金會,不免讓人與政治產生聯想,而作為蘇貞昌的女兒,同時又是擔任基金會執行長的蘇巧慧,更不禁讓人對基金會有更多的臆想。然而,這兩年多來,靠著蘇巧慧與基金會夥伴們一步一步的努力下,終於漸漸讓外界褪去政治想像,顯露出了超越基金會對於孩子們生涯發展的關注與教育的熱情。
起初,為了激發育幼院孩子們對未來職涯的想像,以及樹立學習典範,蘇巧慧邀請各行各業的職場達人,帶領孩子們進行一連串的「超越達人」職場實境體驗,並透過達人們分享生命轉折與職涯歷程,點燃孩子們開創人生、面對未來的信心火種。而在這執行過程中,蘇巧慧看見在這「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文化下,職涯想像與生涯規劃的不足,更是普遍存在於整個教育體制之中,於是蘇巧慧決定進一步將「超越達人」計劃,鋪展至一般學校,希望藉此開拓更多學子的職涯視野,協助他們發展出適性、適趣的生涯。
反觀蘇巧慧自己的職涯歷程,以父親為榜樣的她,一度跨進法律世界,然而卻發現與自己的個性特質不相契合,漸漸失去了工作熱情,預言自己終將只是一位平凡、不出色的律師。對未來感到迷惘的她,轉了一個大彎後,終於在教育公益裡,重新找到活力,放下了律師冠冕,超越了舊我。
(蘇巧慧與超越基金會的吉祥物)
不對勁的律師生涯
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她便以成為和父親一樣的律師為目標,「我看爸爸工作覺得很不錯,當一個律師有好的收入,可以養家活口,對社會又有幫助,社會聲望也好,大家都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來找他,解決人家問題,人家尊敬你,又有錢拿,這是再好不過的行業了。如果我好好唸書的話,那我就是往這條路上發展。」
用功的她,向來擁有不錯的成績表現,考上了北一女,也和父親一樣考進了台大法律系,沒有任何的懷疑與猶豫,專注的往律師這條路走,最終如願成為一位執業律師。但進入事務所工作後,發現原來「我不喜歡上法庭,不喜歡跟人家爭辯,妳叫我跟妳辯論,不知道為什麼我就弱掉了,這樣的特質不是很適合當一個訴訟律師」,突然間感到「努力了二十多年,去到那個位置後發現,好像不太對勁,而且做得不快樂」,不曉得是哪裡出錯了。
「越往這個方向走的時候,其實是越來越迷惑,我到底為什麼要做這個?我不停迷惑時,就表示我沒有熱情投注在這裡,所以我在這領域也不會出色。」工作兩年後,她認為「在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我就用進修的理由落跑,但因為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往哪走」,只好繼續攻讀法律,先後在波士頓大學、賓州大學各取得一個法學碩士學位,並持續在賓州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學位,「妳就知道我在這裡面卡了多久」,儘管知道自己不再對法律這條路充滿憧憬,但也摸索不出新的方向,朝教學研究領域發展,似乎成了她唯一的選擇。
(曾經以律師為終生職志的蘇巧慧)
讓做好事的心情不要斷掉
一O年時,她決定暫時回台,與愛情長跑十四年的阿美族紀錄片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結婚,適逢當年父親投身台北市長選戰,於是她亦著手參與相關選務工作。很多人以為在選舉場上長大的她,擁有豐富選務經驗,其實她過去頂多是發傳單之類的簡單庶務工作,直到這次市長選戰,「才比較有機會實際上看到一個組織是怎麼運行,妳會發現原來有一個組織的話,是可以把妳的想法,化成具體的行動,然後去改變這個社會。」
11月底選舉結束後,有感於「我們身邊充滿著這麼多好的人,大家為了同一個理念奮鬥,結果選舉一完,這些人就散了,非常的可惜,如果能用一件事情、一個地方,把這些好的人與資源,再次聚合起來,讓做好事的心情不要斷掉」,何嘗不是件好事?於是在她父親帶領下,催生了超越基金會,並由她擔任基金會執行長,人生從此意外轉了個彎,「沒想到一步一步做下去之後,可以做得這麼愉快。」
剛開始基金會期望打造一個開放式平台,讓這群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得以聚合並發揮專才,所以涉及的領域相對多元,隨著經驗的增加與有限資源的運用,刪刪減減,她逐漸找出基金會的定位,「留下一個最喜歡,做得最好、看得到將來的計劃,基金會現在宗旨就是利用教育的方式,推動進步的觀念,培養成熟的公民,讓台灣超越台灣。」
(蘇巧慧與達人們)
超越達人計劃
逐漸聚焦於教育議題,一方面由於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另一方面則是與超越達人計劃的誕生及推動有很大的關係。
超越達人的構想,來自於有天她前往花漾片場探班,她被偌大的仿清建築、精緻的古代服飾所驚豔,對於劇組人員專業俐落的打點一切,更是感到佩服,正當「妳Shock的同時,看到好多劇組人員的小孩在片場跑來跑去,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對這環境的一切感到非常的自然,「妳在什麼環境長大,將來就有可能往這個方向走,而妳看過多少環境,妳的視野有多大,妳的未來就可能有多大。」
正當她有這體悟不久,育幼院人員前來拜訪,表達期望能協助十八歲即將離院的孩子們與社會接軌,開展對未來職場的想像與信心,於是她想到了帶領育幼院孩子們實際進入職場體驗,是以誕生了超越達人計劃,深受孩子們喜愛。
恰逢十二年國教政策推行,「十二年國教宗旨是適性揚才」,希望能讓孩子更了解自己的特質,適性發展,七年級設定主軸是自我覺察與探索、八年級是生涯覺察與試探,九年級則以生涯探索與進路選擇為重點,這一切「有課綱,可是沒教材」,超越達人計劃正好補足了當下學校所需,因而不少學校競相邀請,超越達人計劃便向下延伸至中學生。而在需求快速增加情況下,她們發展出「共讀計劃」,出版了「書籍和DVD,變成教材讓老師在學校用」;此外,她們更推出了「前進校園」巡迴活動,把職場達人帶進校園,用活潑互動的方式,帶領孩子探索職涯。
(超越達人之職場體驗)
重新定義成功
透過超越達人計劃,孩子將認識更多元類型的行業,「我們把排列的隊伍從直線,翻轉成橫的,這樣第一名可以好多人,各行各業其實都有成功的可能。」而藉由各行各業的達人典範分享,她期望能讓大家重新思索成功的定義與內涵,成功不該只是用學歷、地位、職業別或財富來衡量,「真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社會參與、能夠影響社會變化」,更應是成功藴有的價值與元素。
所以當她在尋找超越達人時,共通標準之一,「她一定都在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而且她會是有故事的人,所以大概生命都轉過彎」,憑藉著勇氣走過一條崎嶇不平的職涯道路,向夢想前進,「再來她一定是個達人、是個專家,專業是不可否認的,同行都能夠肯定。」第二個重要標準是「她非常願意把所學回饋社會,不管是推動她所在產業,有一點點小創新也好,或者是她願意堅守崗位,堅守崗位也是種很好的社會參與。」
「接觸的世界越大,視野越大,未來就越大,甚至會發展出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來」,當然,或許對還在唸書的孩子而言,進入職場可能已經是十年、二十年後,「世界長什麼樣子我們根本不知道,但我們在講的是一個觀念,打開眼睛看這個世界,做妳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要害怕,敢走就有答案。」
(超越達人之前進校園)
社會進步的另一隻腳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外界逐漸不再用政治眼光打量著她與基金會,對她而言,參與政治或許是改變社會的一個途徑,但民間組織的同樣能夠促進社會進步,這從「前一陣子的學運,大家可以看得出來,公民運動或社會運動是領導社會進步的力量」,能夠改變與影響制度的發展。而「最後要讓整個制度改變,需要有後面代議制度的運行,這個代議制度要夠好、夠良善,才有可能把理想一步步落實成為政策,執行到社會上去,所以這兩個是不可或缺,是社會進步的兩隻腳。」
她相信只要專注、持續的帶領孩子打開職場想像,做好每一次的活動,最後一定能夠向上影響,「翻轉教育部的課綱,這麼一來才會是全面性的改變和推動。」「為什麼我要做這個?因為我非常的希望,我自己的小孩到國、高中的時候,她上的課,不是像現在這樣的課。新加坡小學已經在上程式了,矽谷小學已經在做創業的課程了,如果我們不加緊腳步改變,那我們的孩子到底在學校要學什麼?」以一個母親的立場,她衷心期盼孩子身處的學習環境,真的能夠促使他們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她在做的是整體社會氛圍的改變,所以對不少老師或家長們而言,同樣是需要時間去學習用更彈性的方式,看待孩子職涯探索,「不可否認升學主義還是存在,要讓現在處於升學競爭中的家長,馬上就改變,我覺得那是不可能,也是殘忍和不對的。」她期望能夠讓人們看見更多成功案例,慢慢的,或許大人們能開始關注孩子成績單以外的表現,「父母要放手,孩子才有可能想像自由,社會一定要能夠尊重多元,才有可能想像多元。」
長遠思考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一生,我們必須長遠的思考,未來繽紛的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而不只是眼前短暫的學校生涯而已。世界上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除了建構教育環境、傳授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協助每個孩子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資賦、興趣、追求自我實現。
蘇巧慧將更致力於拓展「超越達人」計劃與精神的社會穿透力,翻轉單向式教育,讓社會不僅想像多元,更能尊重多元,並使得孩子能夠擁有更多的管道與資源去探索、去體驗、去想像未來,進而決定與創造自己的未來。
【超越基金會】
官網:http://eball.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ball.tw
【她渴望SheAspire】
❤最新女性活動:http://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影片:蘇巧慧-如何打開孩子的職涯視野
明太子小姐 東京相融
謝涵汝 剪出人生的層次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晴光街區,緊鄰在人人皆知的中山北路身旁,早期美日文化與高級舶來品的匯聚地,如今早已隨著時光被淡忘,但好加在的是有像葉寶春一樣的在地人持續說著當地的故事,讓人們還能找到這片土地成長的痕跡。
佩菁是泡泡龍病症最嚴重的等級,全身裡裡外外都會受傷、包括眼睛、食道、口腔粘膜、內臟⋯等,但是她沒有因此放棄自己,因為她想要和別人分享這個不一樣的生命,讓人們懂得更珍惜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