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芳 一顆閃耀在澎湖島上的燦爛星星/ SheAspire黑眼圈
今年4月,由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創辦的「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舉辦頒獎典禮,目前任職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的鄭雪芳副護理長獲頒兒童護理獎。
鄭雪芳能獲得此項殊榮,真的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只要接受過她的醫護照顧,都可以感受到她滿腔熱情與無微關懷,而這也代表鄭雪芳的工作表現特別是在兒少領域的勠力獲得了認同與肯定。
我長大後要當護士!
「我長大後要當護士! 」這是鄭雪芳從小的願望,那種天真期盼如同年少求學時所寫下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般真摯單純。
「小時候生病,診所的護士阿姨幫我打針後病就好了,那時我覺得她們好厲害!」鄭雪芳笑著回憶起與護理的緣份,長大後,她也真的投身護理領域。
「國中畢業後,我想唸護理相關科系,只是澎湖沒有護理學校,必須到本島就讀,當時一學期的學費,是姊姊和弟弟在澎湖唸書加起來三年的費用。」
鄭雪芳考量家裡經濟並不優渥,加上母親不放心她一個人到外地唸書,曾考慮放棄,但是,想唸護理的心願無法息止,於是她轉嘗試說服母親:「唸護理可以幫助人、照顧家人也有穩定的收入。」再加上姊姊的助攻游說,母親終於同意。
帶著夢想,鄭雪芳遠離從小幾乎未曾離開的澎湖,進入學校初期,有許多的不適應,經常想家,真正接觸後,才驚悟護理的複雜性,原本天真以為護理人員的工作僅是做打針,發藥般的常規,其實要學的項目又多又細,「那時每天下午和一起離開家鄉唸書的同學打電話向家裡報平安,那畫面好深刻,公共電話前排著長長隊伍,若講電話的同學在哭,後面整排也忍不住跟著掉眼淚,結果大家哭的亂七八糟,很多人甚至唸不完一學期就退學了。」
每當有退縮念頭,鄭雪芳便轉念提醒自己,每期的學費都是母親辛辛苦苦湊出,一定要撐下去,憑藉強大的內在能量,她順利完成學業並考取護士執照,原本打算繼續攻讀五專,但自從鄭雪芳到本島唸書後,母親日日夜夜為她擔心,「一方面不想讓母親再為我操心,另一方面,我想到家人都住澎湖,而且因為年輕人外流,留下來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我想,若可以在家鄉發揮自身專業也很好,決定返鄉服務。」
▲獲頒「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兒童護理獎」的鄭雪芳與其他得主合影
護理工作一點也不容易
回到澎湖,鄭雪芳便進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的綜合病房工作,「實際上戰場,又是一項大挑戰,除了臨床的各種突發狀況,也發現許多誤會和爭執來自溝通不良,所以不只醫療護理,還要學習與病患、家屬溝通,這些都不是像在學校考試,考完就沒事。」
所幸,鄭雪芳遇到貴人,那就是新人時期帶她的護理長,「護理長是一個溫暖的人,剛進醫院,許多事務還在慢慢摸索,她總是知道在那項階段我會遇到什麼失落點,適時給予協助和關心,在護理這條路上,她對我的影響真的非常深遠。」
問到是否低落過,鄭雪芳笑回,「當然有,有段時間,真得覺得好累,三餐、睡眠不正常之外,平日醫護作業已經夠忙,還要處理行政業務,做不完只能帶回家處理,這是最主要的疲累之處。」
雖然被忙碌壓得喘不過氣,鄭雪芳的工作態度仍是熱血滿分,除了想助人的信念支撐著,她也找到排解方式,「不可能每件事情都順遂,所以別想得太複雜,偶爾我也會去海邊走走,放鬆心情。」
另外一項動力來源則是病人家屬的回饋,「很多病人家屬會送卡片、送花表示感謝,對我是莫大的鼓勵,同時,我也提醒自己,別人對我們是這樣的感謝,我應該要做得更多。」
▲母親陪鄭雪芳一同來台北領獎
康復就是最大的回報
「做人要善良,有能力就多做一點。」這是鄭雪芳的工作態度,也是母親從小給予的觀念,母親更是以身作則,不時關心社區獨居老人,送食物給他們,「我的母親總是告訴我,雖然我們並不富裕,還不至於餓肚子,就分別人一點吧。」
這樣的思維根深蒂固,造就鄭雪芳擁有熱心助人的特質,總是把病人的事視為自己的事。例如,下班會留下來幫忙一些老榮民擦澡,協助餵食,說來有趣,也因為這樣的個性,母親經常叨念她下班怎麼還不快回家。
民國96年,鄭雪芳的工作單位開始以產兒科為主,產兒科中有兒科病房、小兒加護病房和產房,因此有很多機會接觸病嬰、重症兒與產婦們。
當時,有個孩子令她印象特別深刻,「他一出生就是脊髓病變的罕見重症疾病。」談起那位小朋友,鄭雪芳至今仍滿是感觸,「因為氣切無法講話,必須依靠呼吸機,雖然躺在床上,但他二個眼珠子倒是很靈活的轉呀轉,每次照護他都可以從他的眼神中感受到他對你的信任和期待,醫生原本診斷他最後器官都會衰竭,至多撐到三歲,但我們卻奇蹟似的照顧他到快八歲,等於是陪伴他長大並且走完一生。」
類似案例不只一個,鄭雪芳還曾為了一名體重僅675公克的極度早產兒,寸步不離,大氣不敢喘的照顧三個月,這些經歷都是讓鄭雪芳下定決心要在兒少領域有所付出,「像離島這樣醫療資源不充足的地方,小朋友如果不健康,家長更是辛苦,因此我希望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協助,替家長和小朋友減輕一些痛苦。」
不僅是生病的孩童,對於到醫院生產的產婦們,鄭雪芳也提供許多的關懷與照護,「我擔心新手媽媽回家後不會照顧嬰兒,所以在她們住院期間我盡可能教導她們正確的衛教知識,也會留下聯絡方式,甚至是主動打電話關心出院後的狀況。」
有一陣子,醫院的產婦新住民便占了一半以上的人數,為了克服語言隔閡,鄭雪芳甚至利用下班時間自學越南語及印尼語,用實際行動貼近她們,讓新住民媽媽即便身於外地,也能感受到家鄉般的親切照護,「曾有離島的居民,親自駛船載我去家中教導外配太太如何替嬰兒餵奶和洗澡。」鄭雪芳笑道。
然而,她的盡心付出,有同事卻問她:「他們又不是你的家人,為何要做那麼多,人家又不會感謝你。」對於這樣的質疑,鄭雪芳表示,「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病人有問題怎麼辦?倘若我多一點的付出,可以讓病人們順利康復,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好的回報。」
▲喜歡路跑運動的鄭雪芳,路跑也是她舒壓的方式
澎湖島上的燦爛星星
有人說鄭雪芳是護理界的「林默娘」,鄭雪芳害羞的反駁:「這太誇張了啦!」但是鄭雪芳在醫護上的無私付出,同事和病患都看在眼裡,2003年,台灣爆發SARS疫情,她第一時間自告奮勇進入隔離病房,「病人還是要照顧,而且我單身,就由我去吧。」鄭雪芳談到當時的決定,依舊不後悔。
因為醫療資源限制,澎湖地區急重症病患若需轉送醫學中心,只能靠後送直升機,許多緊急勤務常在半夜發生,鄭雪芳接獲通知,總是二話不說出任務,從事護理執業這22年以來,鄭雪芳親自後送的次數將近六十次。
於日常的工作之外,鄭雪芳也會不定期主動巡訪較弱勢或獨居老人,「有遇過一位獨居伯伯患有呼吸道傳染病加上大腸癌,因澎湖資源不足,需要轉至本島就醫,他的狀況無法搭飛機,只能坐船,但無法入船艙內,那天剛好遭逢大風大雨,我就陪著他坐在甲板上,在風雨交加的情況下,搖搖晃晃六小時才抵達高雄。」
這事件也更突顯澎湖與本島的資源落差,若有特殊的病情,有可能在資訊傳遞或是後送的時間差下,錯過黃金治療期,「在澎湖的醫生,基本上只待平日,六日僅留值班醫生,而且大約一年換一批,在醫生不停調動的狀況下,護理人員配合上確實也很辛苦。」
現行澎湖只有三總有產兒科,要處理全澎湖島上的生產,「以目前人力,一個護理人員大約要負責12-13位產婦,如果又有親子同室,必須產後病房、產房、嬰兒房三個地方不停輪流跑,我曾經碰過一個月接生了60幾個小孩,完全超出人力負荷。」「不過,和早期相比,現在有好很多,畢竟是三總的分院,每個月會與總院視訊,提到的困境,總院也都盡力協助,真心期望未來離島的醫療資源能越來越完整。」鄭雪芳語帶盼望。
擔任護理人員是鄭雪芳一生的志業,在澎湖繼續做醫護工作,更是鄭雪芳不變的心願,「我喜歡這裡的人情味還有這裡的鄉民像一家人般的相處,如果退休了,只要還有體力,我會再回醫院做志工!」
鄭雪芳對醫護工作的純粹奉獻,讓人非常感動,彷彿看到一顆散發著潔白光芒的星星,在澎湖闃黑的夜空中,堅定不移的燦爛著。
【她渴望SheAspire】
最新女性活動:http://www.sheaspire.com.tw/p12-teacher.php
影片|鄭雪芳:養育孩子-多點耐心、愛心、包容心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艾瑞Irene 接髮是美麗與盼望的化身
小熊媽媽練明臻 手作創新人生
遺傳諮詢師黃品嘉 從基因看見未來
張恩嬅 透過《真實劇場》讓生活更美好
葉純良 輕輕的,撒下美麗的種子
因著對棒球的情感與喜愛,劉柏君決定走進球場成為裁判,用最親近的距離來傳達對棒球的熱愛,但她萬萬沒想到最愛的運動,也是傷害她最深的運動,在這項歷史悠久且以男性為主的棒球運動,對女性竟然是如此排斥與歧視。
曾經是網頁設計師施懷恵,警覺到在自身難保的職場,唯有具備第二專長的π型人,或能為公司帶進收益的人,才能在職場上持續競存,於是她轉變角色成為業務,後來更憑藉業務能力,將「剪報紙」手活兒變成事業。